开启全面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知识产权工作综述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10月14日 A1版)

  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是一部激荡人心的壮丽诗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谋篇布局、举旗定向,引领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非凡十年,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10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知识产权这十年”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介绍,十年来,知识产权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更加有力,激励创新创造更加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服务对外开放更加有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制度设计日益完善
  发展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事业,需要伟大的领航人。
  历史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动知识产权事业改革发展的首要原则和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写入其中,这是党对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
  《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重要文件先后印发,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顶层设计不断加强。
  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类别集中统一管理,推动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十年间,民法典颁布实施,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基础性法律依据;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完成新一轮修改,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为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我国已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实现了从制度引进到适应国情、植根本土的转变。”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徐升权表示。
创造运用成就斐然
  知识产权是将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应用的关键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知识产权加快转化运用,激励创新促进开放的作用更加凸显,知识产权成为市场主体创新发展路上的“开山斧”“点金石”。
  调南方之水,聚核能之电,织高铁路网,架跨海大桥……一系列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都闪耀着知识产权的光芒。
  大地上,“复兴号”列车风驰电掣,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寰宇内,“嫦娥”奔月,“北斗”组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我国迈向航天大国……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我国已形成一批核心知识产权,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发明专利395.3万件,年均增长13.8%;累计注册商标3556.3万件,年均增长25.5%。截至2022年9月,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408.1万件,有效商标注册4152.3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2年底的3.2件提升至2021年底的19.1件。
  非凡十年,山海巨变。宁德大黄鱼、汶川樱桃、库尔勒香梨……地理标志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在为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后,又唱响乡村振兴的希望之歌。总书记点赞的“大同黄花”“柞水木耳”地理标志成就大产业,映衬着乡亲们的笑脸……
  截至9月,我国已累计核准地理标志商标6992件,批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95个;地理标志产品年直接产值超7000亿元。
  “集体商标也能贷款,企业扩产的需求解决了!”7月初,浙江温州创新运用“贷款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获益者——浙江潘老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立立喜上眉梢。
  “知产变资产”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众多中小企业用无形资产换来了“真金白银”。10年来,专利商标质押融资规模达1.3万亿元;2021年质押融资金额达3098亿元,是2012年的8.7倍。
  方便、快捷、专业。从繁华都市到偏僻小城,知识产权业务受理窗口“一窗通办”覆盖所有省区市,更多申请人享受到“家门口的便利”,小窗口成为服务群众、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大舞台。
  非凡十年,知识产权“放管服”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释放红利。专利、商标电子申请率较2012年分别增长17.2和39.3个百分点,达到99.1%和99.5%。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围绕专利分析预警、商标品牌运用等,累计服务中小企业120余万次,为创新创业活动提速赋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保护水平持续提升
  “线上就能办维权,太便利了!”这是浙江省台州市维权平台上线后不少知识产权人共同的感受,也是“数字化”手段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广泛运用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
  党的十八大以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多元化保护和社会共治保护机制不断完善,全链条保护全面强化。
  打击侵权假冒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市场监管总局连续多年印发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计划,部署开展侵权假冒伪劣商品集中销毁活动,聚焦民生领域开展“铁拳”行动、发布典型案例,产生强大震慑效应,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1年,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办商标专利等领域违法案件3.42万件。
  2022年2月4日晚,拥有多件专利的“飞扬”火炬点亮夜空,中国迎来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高光时刻。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强力保护,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恶意抢注者栽了!”近年来,“雷神山”“清澈的爱”“全红婵”“谷爱凌”等恶意商标注册申请被快速驳回,群众拍手称快。针对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非正常专利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织密保护网,筑起防护墙。截至目前,我国已在27个省区市布局建设96家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维权援助机构总数达1300余家。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80.61分,较2012年提高了近17分。
国际影响显著增强
  “6时提交申请,7时便显示缴费成功。”5月5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3件外观设计专利,搭乘当天生效的《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新航线”,开启国际申请保护之旅。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
  与《海牙协定》同日生效的还有《马拉喀什条约》,成为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迈出坚实步伐的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我国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和竞争,知识产权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截至目前,我国已与全球6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签订了多双边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等171份,与50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建立正式合作关系。中国知识产权“朋友圈”不断壮大。
  2021年3月,《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244个中欧地理标志实现互认互保。
  2022年9月29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我国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位居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世界五大科技集群中,中国独占2席,科技创新更加活跃。
  十年春华秋实,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领域,中国已成为坚定维护者、重要参与者、积极建设者。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表示:“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开展的工作、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取得的成就,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强国建设再扬风帆
  思想就是旗帜,旗帜指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这“五大关系”成为做好新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和根本遵循,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扬帆启程。
  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公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10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了路线图、时间表。
  岁月刻录奋斗足迹,又将迈向新的征程。
  今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知识产权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察势者明,驭势者胜。知识产权制度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资源和重要基石。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突出强调“一个大市场、两个强国、三个监管、四个安全”的工作着力点,提出要深化对建设质量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并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作出部署。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要有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扎实推进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报记者 李 春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