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发展阶段 践行新发展理念 服务新发展格局

——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谱写事业发展新篇章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10月18日 A7 版)

  □签署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启动暨宣贯培训会。


  □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大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并就标准化工作作出“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等重要论述。标准对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作用。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近日,湖北发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了新规划、新思路。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以下简称湖北省标质院)成立于1980年4月,是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直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标准化、质量领域的研究和服务工作。同时,也是湖北WTO/TBT通报咨询中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湖北分中心、湖北省条码标识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大洋洲标准化(湖北)研究中心等机构的技术实体。湖北省标质院建设有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国家OID注册(湖北)中心、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湖北省国产基础软硬件检验检测及标准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搭建了湖北数字标准馆、湖北WTO/TBT通报咨询及预警服务平台、湖北省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
  湖北省标质院工作职能和业务范围主要是:国内外标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与服务,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与服务,全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推广、应用、研究与服务,商品条码注册管理及物品编码应用研究与服务,缺陷产品管理领域技术研究、服务,标准、质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领域服务、研究、咨询及技术交流、转让、推广等。近年来,湖北省标质院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质量之光”卓越技术机构、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国家标准委“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等荣誉和奖项,被评为生产型服务业湖北名牌。该院翻译欧盟委员会发布的“蓝色指南”,获得国标委和欧盟委员会的认可和嘉奖,为湖北标准在助力高技术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标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中央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湖北省构建制造业的“主力集群”。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湖北省标质院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围绕“51020”产业,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制造业发展。
  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湖北省标质院协助晶星科技公司开展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标准工作,形成的《电子工业用二氯二氢硅》和《电子工业用四氯化硅》两项国家标准,填补了我国缺乏半导体原材料生产工艺和分析检测技术的空白,改变了我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行业受制约的局面。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为促进传统锻造耗能产业转向全球产业链条中的高附加值产业,湖北省标质院转化《模锻件数字化车间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功能要求》《模锻件锻造过程信息追溯通用要求》《汽车复杂锻件余热利用技术规范》等系列省地方标准,固化了锻造领域智能化生产的技术路线,推动智能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湖北省汽车零部件锻造领域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标准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标准须先行。
  标准服务农村经济。在随州,湖北省标质院牵头制定全国首个香菇酱团体标准,滞销的香菇拿到国际通行证,国际需求量猛增,带动随州30万人就业,创造产业链价值超300亿元。在潜江,政府通过标准化连接生产、技术和贸易,建立起包含169项标准的虾稻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形成以虾稻产业为主轴、以加工和服务为两翼的融合发展格局,潜江小龙虾公共品牌价值达288亿元。在蕲春,湖北省道地中药材标准化工作组从蕲艾生产技术标准化开始,到参与国际标准研制,标准的引领使得蕲艾产业品质提升,创造品牌价值,带动村民创收、10万人就业,是标准促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典范。
  标准带动全域发展。在咸宁,湖北省标质院以标准助力羊楼洞古镇焕发出勃勃生机。通过创建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咸宁市充分发挥标准化作用,将羊楼洞打造成集自然科普、运动游戏、养生度假及商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镇,制定发布覆盖赤壁青砖茶全产业链的86项标准,实现农业经济、美丽乡村、文化旅游、商贸流通融合发展。在黄陂,湖北省标质院支撑全域旅游标准化工作,争创引领全国全域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目标,在全时域、全地域、全领域下功夫,构建全域生态、全域景观、全域旅游、景城融合、村景融合、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

标准引领“先行区”建设新突破
  在国际贸易领域,标准是话语权,也是市场竞争制高点。近年来,湖北加快国际标准化开发与合作,制定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湖北行动计划。湖北省标质院加强与ISO、IEEE、IEC、BSI等国际标准机构联系,完善国际交流合作,拓展标准国际化渠道,推动企业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服务优势企业“走出去”。在工程建筑领域,湖北省标质院组织中建三局技术专家多次参与IEC SyC WG2 TS 63301的工作组会议,“东湖深隧”项目作为案例被写入了IEC SyC WG2(智慧城市标委员市场关系工作组)的IEC TS 63301项目中;推动中建三局参编的Smart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s——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utility tunnels(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综合管廊运维)获批立项,填补在综合管廊及其运维领域的标准国际空白。此外,PAS186标准是湖北省标质院发起、湖北企业主导编制的英国标准学会首个智慧社区标准。
  抢占先进技术“制高点”。在激光产业领域,以标准为引导,湖北激光产业奋力打造千亿级产业。由国家激光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湖北省标质院提出,武汉多家高校和激光企业参与编制的《工业用光纤激光器参数要求和测试方法》《高功率工业激光系统激光传输安全技术规范》IEEE国际标准获得通过,是我国激光产品类的首个国际标准,为中国激光企业进一步赢得国际话语权,推动我国激光产业占领国际制高点发挥作用。
  未来,湖北省标质院将在湖北省委、省政府,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湖北“十四五”期间省委、省政府的发展规划,以《实施意见》为抓手,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聚焦开启湖北标准事业发展新征程,奋力谱写湖北标准事业发展新篇章。

□谢萍慧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