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引领宜宾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与实践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11月08日 A3 版)

  四川宜宾在建设现代化经济副中心城市之际,切实将标准化置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推动地位,在激励保障、人才支撑、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绩效考核、区域联动等方面积极创新,主动作为,标准化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与赋能效应凸显。

高位推动 政策激励 切实保障标准化建设
  宜宾创新落实国家实施标准化战略安排部署,加强标准化制度设计,立体化推出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经费保障、考评激励、人才队伍、地方标准化改革、团体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在人、财、物和软环境等领域为标准化工作提供保障支撑。
  早在2011年,率先在全省出台《宜宾市标准化工作考核激励办法》。2016年推出《绿色宜宾标准化建设考核激励办法》,明确了市场供给团体标准激励事项,实现标准供给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2022年市政府又印发了《宜宾市标准化发展考核激励办法》,这是自《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出台以来,四川省第一个以市政府名义印发的标准化发展考核办法。该《办法》前瞻性地体现了标准化发展新要求,直指标准化工作内在的质量和效益,直奔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要义。一是设置了市级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实施质效门槛,界定了参与制定标准排名要求;二是扩大了企业标准领跑者和多项自主创新项目激励范围;三是率先制定了《标准化发展绩效考核评价指南》地方标准,做到每年对县(区)政府及市直部门的目标绩效考核有标可依、协调统一。同时,鼓励全民参与标准化工作,树立标准化样板,每两年以市政府名义考评先进、开展市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
  宜宾现已成功建设国家级、省级标准化项目12个和48个;参与制订国际标准2项,主导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总量超过70项;制定实施97项地方标准和51项团体标准。覆盖到优势特色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等领域。

着眼长远 人才强基 筑牢标准化发展支撑
  任何事业的推动都离不开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关乎标准化的持续发展,为此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是专业与标准化教育融合率先起步。2022年7月6日,通过深层对接,多次会商研讨,发挥出院(校)地协作机制作用,全国首个“专业与标准化教育融合示范基地”成功揭牌,率先落户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在高校专业培养中融入标准化教育,从根本上破解地方标准化人才需求难题,既懂标准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摇篮自此诞生。
  二是锻造一支过硬的标准化人才队伍。为加快全域标准化建设,匹配标准化人才队伍,宜宾立足川内、放眼全国,至诚邀请业内领军人才和团队全面参与宜宾标准化建设;动态遴选全市范围内各行业、各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组建了117人的标准化专家库。

围绕特色 突出优势 标准化推动产业发展
  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宜宾标准化选定产业的重点方位,下足功夫、深度契入。
  一是引领传统优势的宜宾浓香型白酒产业稳步前进。紧扣宜宾以“五粮液”为龙头的浓香型白酒传统支柱产业,在满足基本需求、填补关键节点急需空白标准的基础上,2015年,在全省制发了《多粮浓香型白酒生产企业良好行为规范》首个团体标准,在全国白酒界脱颖而出,首轮入选工信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已有5家企业示范达标。围绕宜宾整个白酒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有序建立了从酿酒专用粮基地到售后服务的宜宾浓香型白酒标准体系,为打造优质白酒核心产区的与时俱进提供标准供给。
  二是标准助力新兴产业强势崛起。将标准融入轨道交通产业,强化标准引领,注重技术应用,推动智能轨道交通的设计规划、技术安全、运营管理等核心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规范统一宜宾城市快运系统升级建设,带动智能轨道交通产业走出去,获得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国家38台套的大订单。
  三是标准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宜宾蚕桑业通过标准化建设,率先实现“万亩亿元”目标,在国家层面获得多个荣誉。油樟业的标准化方案,解决了无序竞争和土法熬制樟油污染环境问题。茶叶的先进标准制定和应用,弥补了宜宾好茶无标支撑的遗憾,迈出了茶叶大市走向茶叶强市的关键一步。宜宾芽菜标准化的普及,进一步焕发出地方老字号品牌新活力。宜宾大头菜、合什手工面等标准的推出,为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建设和产业壮大立下首功。
  四是标准带动县域经济产业兴盛。筠连粉条、黄牛等产品团体标准制定,既解决了产品生产准入问题,又为培育品牌、培育产业埋下伏笔。屏山县富硒农产品和屏山炒青茶等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效适应了新消费需求;炒青茶的市场售价和综合效益实现倍增,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江安县通过打造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全面提升了企业(合作社)乃至农户的标准化发展能力,标准化规模效益显著提升,农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江安味道”区域公用品牌稳步壮大。

把握重点 创优环境 用标准赋能地方治理
  一是标准化营商环境建设领先启动。2019年,宜宾市前瞻性地谋划启动营商环境标准化工作,悉心指导筠连县人民政府于2020年、2021年相继成功获批为省级、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的“国、省联创”标准化示范县,创造性地将标准化融入地方现代治理建设之中,创新构建了“标准+改革”的优化营商环境新模式。通过企业开办“宽进严管”“一件事一次办”零费用服务等标准实施,有效降低了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场主体综合满意度达到95%。
  二是创新举办标准化营商环境论坛。2022年7月7日,“中国·宜宾首届营商环境标准化区域合作论坛暨宜宾市营商环境标准化推进会”在宜宾成功举办,得到国家局、省局领导的重视和肯定。总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宜宾在全市环境推进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着实是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改革的创举,为全国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实战经验和参考。在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视下,标准化营商环境建设已经顺势在全市推开。
  三是标准化聚焦地方治理难点。在涉及新能源重卡换电领域立项的7个地方标准成为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期间的讨论重点。无醇燃油经营使用安全标准得到新华社专访;出租住房消防安全标准从源头上解决了量大面广、种类繁多、隐患风险大的出租住房消防安全隐患,促进了人居环境改善和稳定用工留人,被应急部官网、人民网等数十家媒体报道。
  区域协同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趋势。在自贡市、内江市、泸州市等地市场监管局重视并支持下,宜宾牵头制定了《宜自内泸川南四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成立了“宜自内泸川南四市地方标准化联盟”,代表川南四市高效便捷行使地方标准管理职能,地方标准化联动共享刷新了省内地方标准化工作协作机制。现已启动了优质白酒的储藏容器和主要原料的四市标准制定,地方标准化发展能力和水平有了新高度。

□四川省宜宾市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 宿 斌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