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钦州 食安无忧

钦州全力冲刺全力冲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级验收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2年11月12日 A4版)

□左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开展快速检测工作。□李莉珍/摄


□右上:钦州市推广食用油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系统应用,实现花生油“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质量过关”。□李莉珍/摄


□右下:钦州市检验检测中心检验人员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开展农药残留检测。□曾 宇/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食品安全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食品安全关系中华民族未来,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作为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紧扣创建主题主线,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导向,以时不待我的奋斗姿态抓全域创建,奋力谱写新时代食品安全监管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发展新篇章。
  2019年以来,钦州市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及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始终稳居自治区第一方阵。近3年平均农产品和食品抽查量达到4.8万批次/千人,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2022年,顺利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省级初评。
党政同责 保障护航 聚焦食品安全举好“指挥棒”
  钦州市坚持以“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为引领,高站位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压紧压实各县(区)属地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全面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高位推动抓落实,织密食品安全“责任网”。钦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把食品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心工程。2016年5月被确定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第三批试点城市以来,钦州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总抓手、重头戏,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食安委领导小组,及时调整市食安委组成人员,始终保持由市长担任市食安委主任的高规格配置。坚持把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上升为全市各单位、各部门的“一把手工程”,定期研究食品安全工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织牢食品安全“责任网”。钦州市食安办成立推动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专班,建立健全市、县、镇、村分层分级责任包保工作机制,全面实施责任、任务、督查三张清单加一项承诺书制度,强化压力传导,形成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食品安全工作局面。率先推行市、县、镇、村“四级”签订“两个责任”落实承诺书,着力打造“两个责任”落实工作闭环。企业积极参与,广西泰和制药有限公司创新推出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与企业员工绩效挂钩工作制。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实现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与企业员工绩效挂钩工作制。
  整章建制夯基础,织密食品安全“保障网”。发挥“领头雁”作用,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食品安全工作同经济发展等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织密食品安全“保障网”。譬如,将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多次写进市党委全会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严格责任制度,强化跟踪督办,用好评议考核,将食品安全工作履职情况纳入巡察范围等;将食品安全工作内容列入对县区政府的绩效考核项目,分值比重高达3%,压实属地政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守土有责”的意识显著增强。为加大政策供给,相继出台《钦州市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暂行规定》《钦州市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钦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钦州市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凝聚党委、政府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市领导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专题开展食品安全工作调研,及时研究部署和解决食品安全工作重大问题,全力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同时,建立健全市、县、镇、村分层分级责任包保工作机制,全面实施责任、任务、督查三张清单加一项承诺书制度,强化压力传导,形成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食品安全工作局面。
  部门联动聚合力,织密食品安全“监管网”。各县、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在制度建设、风险防控、日常监管、行刑衔接、信用惩戒等方面,共享资源、互通信息,织密食品安全“监管网”。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以大局为先,优化人员配置,配强一线执法力量,监管人员专业化比例达70%以上。推行食安监管网格化,极力构建县(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格体系,全市1038个村委会(居委会)全部配备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建立613个食品安全监管网格,覆盖全市所有社区和农村,实现网格化监管“一兜到底”。建立以市级机构为中心、县(区)机构为骨干、镇(街道)机构为辅助、企业自检为基础、第三方机构为补充的“四级一补”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体系。钦州市检验检测院具备食品、药品、化妆品、石油化工、建材、轻工等1842个参数(项目)的检测能力,基本涵盖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检测项目,2021年通过CNAS现场评审,获得国家级实验室认可资质。成立广西首个行刑衔接食品药品检验实验室,实现钦州市问题食品药品对口直检、应检尽检、随接随检,逐步建立起“快速检测判定性质—检验检测固定证据—检测结果分析研判—风险隐患预测预警—重点排查发现线索—快速检测判定性质”的工作运行机制。
改革创新 全面发力 数字赋能监管打好“组合拳”
  为解决传统监管方式无法适应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数量激增、经营方式日趋多元的问题,钦州市持续深化食品安全领域“互联网+”改革,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有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互联网技术,打造钦州“食安码”—农贸市场智慧监管平台,搭建“钦州市智慧食安监管系统”,推出“互联网+明厨亮灶”等智慧化监管措施,构建“多元一体”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
  “食安码”护航群众“菜篮子”安全。今年8月,钦州“食安码”—农贸市场智慧监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自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以来,钦州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协调整合农贸市场开办方、商家、银联支付方等多方资源,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构建监管部门智慧监管、市场开办方智慧管理、商家规范经营、消费者明白消费“四位一体”的社会共治体系。该平台可对市场流通商品进行靶向性监督和追溯,正向可追溯至公众消费者,反向可追溯至上游供应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平台上线运行以来,3个试点农贸市场经营主体实行建档入库,入库率达95%以上。
  “明厨亮灶”守护孩子舌尖安全。钦州市通过全面推行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让学校食堂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实现阳光操作和透明化管理。学校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随机抽查食堂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并予以纠正。家委会代表可登录监管平台查看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参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推动建设学校自查、行政管理、社会监督的校园食品安全共治新模式。目前,全市816所学校食堂和3家校外供餐单位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就餐人数超过30万人。中小学(幼儿园)学校食堂实现100%落实校长陪餐制度、100%学校自主经营。
  科技助力守牢进口食品“南大门”。钦州市建立健全进口冷链食品闭环监管体系,加大“八桂集中仓”的推广运用力度,按规定实施“首站赋码、进出扫码、一码到底、扫码查询”监管模式,牢牢守住进口冷链食品关口,确保“来源可溯,去向可查,产品可控”。全市成立5个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入境出关后全部进入监管仓实行“三全”管理,形成追溯责任闭环。截至目前,钦州市利用“八桂集中仓”系统出具出仓证明5212张,集中检验进口冷链食品10.62万吨,最大限度发挥集中监管仓“首站拦截”和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风险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监管”守护每一滴油安全。结合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等专项行动,以“互联网+监管”模式,促进小油坊业主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小作坊花生油生产加工行为,确保花生油加工质量安全,推动食用油质量安全监管由事后监管变为“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目前,全市200多家花生油小作坊全部实行智慧监管,实现花生油“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质量过关”,进一步规范花生油生产加工秩序,强化源头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完善体系 提升能力 念好安全防范“紧箍咒”
  钦州市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奋斗目标。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以“四个最严”为遵循,坚持创新监管方式,推进食品安全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朝着现代化发展,筑牢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构建“行刑衔接”执法办案模式,同频共振联合发力。钦州市设立自治区首个市检察院驻市市场监管局检察工作站、自治区首个行刑衔接食品药品检验实验室及食品药品案件协作研判室等,推行“所所衔接”“四同时”(即公安派出所和市场监管所在发现市场安全违法犯罪案件时,同时出现场,同时确定案件主办方,同时固定案件证据,同时做出涉案产品检验认定初步意见),强化公检法机关与行政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新模式实施以来,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部门通报案件信息130条,组织联合执法650次;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8件,公安机关立案12件,案值超6000万元。同时,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网络餐饮安全、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等40多个专项执法行动,全面织牢食品安全最密一张网。2021年,由“小线索”引出“大案件”,成功查办涉案价值超5000万元的特大制售假酒案,涉及南宁、玉林、钦州、百色、崇左等多个地市,抓获犯罪嫌疑人29人,产生强大威慑力和影响力,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食品安全治理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构建“信用监管+食品安全”模式。钦州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与市委网信办及市发改委、市商务局等16个部门协同共治,出台《关于对食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开展联合惩戒工作协同机制》,由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向参与失信联合惩戒的部门提供食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名单信息,推动失信联合惩戒。出台一系列和食品安全信用监管有关的制度文件,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公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等举措,确保有限的监管资源配置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对象上,精准有效监管,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截至目前,全市406家食品生产企业已全部归集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抽样检测等基本信息。
  构建最严格的监管防范风险体系。强化自治区、市、县(区)三级市场监管部门执法协作,实现对违法行为全链条打击。一是提升“信用+‘双随机’”监管效能。钦州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与市委网信委及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等16个部门协同共治,出台《关于对食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开展联合惩戒工作协同机制》,由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向参与失信联合惩戒的部门提供食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名单信息,推动失信联合惩戒。同时,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结果作为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重要指标,根据食品生产企业分类结果,合理确定年度企业年报事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比例,实施差异化监管。二是民生领域“铁拳”行动打出声威。紧盯“一老一小”(老人、婴幼儿食品)、“一药一非”(食品农兽药超标和非法添加)等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查办一批让人民群众广泛称道、对违法分子有力震慑的“铁案”,化解和防范市场风险,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自创建以来,共办结食品安全违法案件6271件,移交公安机关线索500多条,办成总案值超过5000万元特大制售假酒案等大案要案,有效震慑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深入开展“你点我检”活动,增强广大消费者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增进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和监管工作的了解,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钦州市食品安全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调动全体协会成员及行业单位出资出物支援抗疫一线;在2022年广西钦州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暨“质量月”活动中,发动钦州市10家获得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印认证的企业在启动仪式上承诺严把食品质量关,文明诚信经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抵制食品过度包装。
夯实基础 确保成效 架起群众共建共享“连心桥”
  钦州市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成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实现钦州市食品安全从养殖到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全链条监管,有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健康安全。2022年,钦州市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87.57%。
  食品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钦州市充分利用本地农业和海洋资源,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良港口条件,抢抓平陆运河建设重要契机,强化重点产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先后出台《钦州市加快建设广西工业强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广西钦州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规划纲要(2021—2030年)》《钦州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高质量建设行动方案》等支持粮油食品加工业、食用农产品、特色食品深加工集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通过政策扶持、智能化改造、兼并重组、研发创新和做强做大龙头企业等一系列举措,形成以粮油精深加工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百亿级粮油食品产业集群。2021年,全市共有规上食品加工业企业28家,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00.6亿元。其中,粮油加工企业6家,占全市规上食品加工企业数量的21.43%;粮油加工企业年产值达144.53亿元,占全市食品加工业产值的72.05%。2021年仅浦北陈皮特色产业产值就达26亿元。积极推进“三品一标”创建工作,全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243个,产品数量居全区前列。“钦州大蚝”“灵山荔枝”获批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2021年5月,“钦州大蚝”继2016年、2018年后第三次荣登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榜,品牌价值达48.84亿元。积极创新“海红米+禾虫”“海红米+尾水整治”等立体种养模式和生态修复模式。倡导推广绿色产业,推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香港高端品质认证、广西优质认证等高端品质认证,帮扶14家企业14个产品申请香港优质“正”印认证,助力推进“钦品入湾”“湾企入钦”。
  农贸市场面貌焕然一新。为全力办好菜市场这件“天大的小事”,2020年以来,钦州市委、市政府把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纳入“菜篮子”工程和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计划统筹安排,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规范一批”的总体思路,在全市各县区选取30家农贸市场列入分类整治提升范围,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考核要求为标准,破难题、办实事。钦州市充分借鉴“精准扶贫”模式,在改造资金上合理倾斜,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撬动各类资金,累计投入近3亿元,下大力气改善脏乱差及硬件设施老化、配套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钦州市市场监管局主动担当,制定《钦州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成立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专班,明确任务清单,确定整治提升项目,采取“一场一策”、分片包干、督导检查等方式强力推进,推动完成主城区11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把曾经的“难点”转变为“亮点”。升级后的农贸市场环境面貌和经营秩序焕然一新,“烟火气”和“高颜值”并存。《钦州市农贸市场管理条例》于2022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弥补了全面规范农贸市场经营主体经营行为的法律空白。
  “三小”经营水平全面提升。近年来,钦州市采取强化统筹统管、推动提质提档等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综合治理“三小”(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通过监管规范一批,严打淘汰一批,集聚提升一批,提质改造示范一批,推动“三小”转型升级。全市建成吾悦广场粤港澳美食风情街、世贸广场特色美食街等摊贩集中区域。钦州还开展放心食品超市自我承诺活动,128家食品销售超市作出食品安全自我承诺。全市25家定点屠宰场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家禽屠宰规范有序。
  全链条发力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钦州市紧盯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推动各部门有效衔接,打通各环节监管,构建以合格证管理为核心的从农田到餐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全面织牢监管网络。一是强化源头治理。通过开展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试行以来,全市种植养殖环节共开具21090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2021年,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钦州市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建立11个品种规模化生产主体名录,抽检韭菜等农产品28760批次,合格率99.9%。二是推行电子追溯体系。以“三品一标”企业(合作社)为重点,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责的原则,建立农产品、海产品生产、种植养殖、经营情况记录制度,健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协作机制,推动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相衔接。如钦州九联食品有限公司加强源头控制,实现“三品一标”重点品种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三是探索集采集配模式。依托“互联网+明厨亮灶”和市食品安全智慧服务平台等相关信息化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学校食材集采集配项目,推进食堂台账资料标准化、可视化、数据化、实时化。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采购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以及“谁签字谁负责”原则,落实责任担当,提高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目前,钦州市学校食堂集采集购项目已在全市推广,浦北县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灵山县、钦南区、钦北区等试点推行。
  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钦州市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和“四有两责”,大力提升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早日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钦州全面实施“建大港、壮产业、造滨城、美乡村”四轮驱动战略,争当广西“面朝大海、向海图强”排头兵,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本报记者 孔国俊
  通讯员 李剑春 沈彩浪 邓宗毅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