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食安新余”新画卷

——江西省新余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2月25日 A3版)

□新余市委书记蒋斌调研督导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新余市委副书记、市长徐鸿调研智慧农贸市场建设和食品安全工作。


□  新余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参加创食安城“扫街”活动。


□  执法人员检查超市食品。


□新余市副市长肖秋根到食品安全包保单位检查。


□快检中心工作人员开展快检工作。

  新余市是赣西一座工业强市、区域小市、山水美市,下辖一县三区,总面积31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25万。2016年5月,新余市启动全国第三批、江西省第一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强化食品安全作为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聚合力、强监管、促共治、保安全,打造“食安新余,美好生活”城市品牌,创建工作取得实效,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没有发生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社会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2021年先后获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和全省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城市称号,2022年7月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级初评。
推行“三三”制,闯出落实“两个责任”新路子
  构建“三方”联宣体系,推动包保工作落地。以专题请示汇报、以会代训、上门走访等形式,在地方党政领导、监管部门、食品企业三个层面广泛深入开展分层分级包保机制宣传动员。充分发挥新余市食品安全协会作用,组织召开宣传培训,并对A、B级企业的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进行全覆盖培训,动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配合包保工作,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通过“三方”动员,实现地方党政领导知政策、市场监管部门懂操作、食品企业愿配合,消除疑惑、解决问题、明确目标,推动包保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构建“三位”联包网格,确保包保主体定人。推行包保干部、联络员、监管员“三位一体”联保机制。由各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负责包保;有一定业务基础的乡食品安全专干、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兼任联络员;片区市场监管人员担任监管员,建立领导干部包保、联络员衔接、监管人员执法检查的包保工作网格,实现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有监督、有指导、有约束。全市已建立由1863名包保干部、548名联络员、217名监管员组成的包保网格,对全市所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全方位包保。
  推行“三项”联保制度,保障包保机制见效。一是包保工作承诺制度。明确各级包保干部与同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签订《食品安全包保责任与任务承诺书》,1863名包保干部已全部签订承诺书。二是包保信息备案制度。要求各级食品安全办统一收集包保干部名单、包保主体台账、包保干部签字确认的承诺书等信息,建立电子档案存档备查。三是包保风险会商制度。由包保干部根据包保主体风险变化等情况,组织企业、行业主管、执法监管、专家等多方代表进行风险会商和研判,对风险从快从严处置,提升精准防控能力。
铺天盖地,奏出共创“食安城”新强音
  围绕持续提升创食安城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各地各部门运用多种宣传载体,开展“铺天盖地”宣传,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到创城中来。
  市场监管部门建立“食安新余”融媒体宣传矩阵,“食安新余”抖音号、微信公众号等成为公众知晓创城、参与创城、满意创城的重要平台。在“食安新余”抖音号广泛宣传,市民争相观看,播放量高达60余万人次;引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张贴宣传海报,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迅速形成热度。
  城管部门发动临街店面电子显示宣传标语滚动播放。生态环境、科技、卫健、粮食等多个部门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出倡议书,扩大辐射面。各机关单位、乡镇、村社等组织,通过悬挂条幅、印发宣传单、组织应知应会考试等方式广泛开展创食安城宣传,全市街道、厂矿、小区等多处可见可感受浓浓的创城氛围,使创食安城家喻户晓、广为人知。
  推行“两员两网”,激活“神经末梢”,持续扩大创城的辐射面。特邀15名媒体记者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构建新闻媒体监督网络,为食安新余造势添力。建立“一办一站、一专一员”的基层信息员队伍和食品安全协管网络,即每个乡镇(街道)设立食安办、配备1名食安专干,每个行政村(社区)设置食安工作站、配备1名食安信息员,530名食品安全专干、信息员行走在乡村社区,成为服务基层集体聚餐、普及食安知识、排查处置风险的食安守望者。
地毯“扫街”,扫出“优美洁净”新环境
  小餐饮、小食杂店量多面广,消费群体巨大,其环境卫生及食品安全问题引人关注。市场监管部门以创食安城为契机,调度全系统执法人员,对全市8700余家食品经营户开展地毯式“扫街”行动。
  对经营户一户都不放过,确保店店到、店店查,全覆盖,不留死角。对食品安全问题一个也不放过,以“八件套”(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三证”齐全、防蝇、防鼠、防尘“三防”到位、查验溯源到位、“有溯有数”App安装使用到位、创城宣传到位、整改要求到位、督导巡查到位、培训服务到位)为抓手,排隐患,查问题,出重拳,治顽疾,对于食品经营户存在的索证索票及“三防”不到位、后厨卫生条件差、证照过期等方面的问题,下整改通知,限期改正。
  通过多轮“扫街”,成效显著。食品经营户在墙上挂上证照公示牌,用手机装上“有溯有数”App,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卫生环境差等各类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整治,经营行为得到规范,食安环境发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示范引领,亮出“精美精致”新样板
  打造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指挥中心。投资500余万元建设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执法远程指挥、稽查执法、现场办公、“互联网+明厨亮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指挥中心,开启食品安全“互联网+”智慧监管新模式。一是全景式设计。将辖区内食品企业的分布、监管工作的动态、食品安全风险指数、远程视频信息、预警信息、企业上传数据、监管态势、培训情况、检查情况等信息进行全方位展示、一目了然,对食品安全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实现“机器换人”的非现场“智控”。二是可视化监控。将全市已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学校食堂、餐饮服务单位接入指挥中心,可远程查看“明厨亮灶”单位粗加工区、烹饪区、专间、专用操作区、餐饮具清洗消毒区等关键部位食品加工操作过程,使视频监控实至名归。三是精准化定位。运用物联网、智能化手段和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借助执法记录仪、对讲机等执法装备,实现对现场执法的精准定位、指挥调度和监控视频的实时调取。此外,研发应用“有溯有数”食品监管App,打造了部门、企业、公众三方参与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软件,实现食品市场主体一照联用、在线办事,执法人员一机在手、快速执法,消费者一键点评、全民监督。
  打造智慧农贸市场。近三年投入5亿多元,改造或新建城区农贸市场23个,实现全覆盖,改造数量及比例全省遥遥领先。改造升级后的农贸市场不仅高颜值,环境大变样,让群众逛得舒心、买得放心、吃得安心,还有“智慧”,实现一站式称重、移动支付、农残检测、食品追溯、数据整合、电子亮证亮照等数字化管理,商品的产地、价格、成交量、存量等数据实时归集、大屏滚动播放。通过建设食品快检室,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市级快检中心,构建了数字化快检体系。2021年起组织开展食品快检13407批次,开展“你点我检”活动14场,活动现场接受送检565批次,检测发现的问题全部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打造便民食品快检体系。建立全省第一家面向群众免费开放、免费检测的新余市食品快速检测便民服务中心,并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农贸市场、市场超市等单位食品快检室向公众免费提供快检服务。该中心于2021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日承担最大食品快速检测量达500批次;采取“抽检+送检”方式,每年可为群众提供1万多批次的免费食品快检服务,检测结果立等可取,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送检,共快速检测食品22875批次,深入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社区等地开展“你送我检”检测服务32场次,检测478批次,群众上门送检128批次。2021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抽检司负责同志专程来新余调研,对食品快检便民中心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新余市为中西部地区探索了一条“花小钱,办大事”以及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
  打造“精美”食品产业体系。实施食品小作坊3年提升计划,创建小作坊示范区2个、示范点20个,实现“集中生产、集中排污、集中监管、集中检测”,打造了精美小作坊。出台《地摊经济政策试行办法》,推行小摊贩登记备案,划区设点集中管理,亮证亮卡经营,打造了精美小摊贩。开展“星级餐饮示范户”评选活动,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指导餐饮企业引入“4D”“5常”“6T”先进管理模式,把后厨每个环节管理具体化、规范化、清晰化,打造了精美厨房。建设长青路、青年路、沿江路食品安全示范街,对示范街食品单位环境卫生、证照管理、洁厨亮灶、量化分级等实行视频监控和规范管理,打造了精美食街。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建立柑橘、蔬菜和水稻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点36个。全市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94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新余蜜橘)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打造了精美绿色食品。
  打造全覆盖校园“明厨亮灶”工程。以学校食堂为重点,以透明厨房和视频厨房为切入点,全面实施“明厨亮灶”工程。全市纳入“明厨亮灶”工程的学校379家,其中视频式展示267家,互联网式展示112家,“互联网+明厨亮灶”百分百全覆盖,实现进货查验、加工操作、餐具消毒、原料贮存等关键控制点可视化监控。尤其通过将学校食堂视频信息分别接入“新余市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指挥中心”,开启“互联网+智慧市场监管”模式,数据互联互通,监管联网联控,让食堂“舌尖上的安全”看得见管得住,监管水平显著提升。
  打造高效组合的行刑衔接机制。开展“食品安全治理中行刑衔接、行纪衔接制度机制创新”的实践与探索。针对案情重大、疑难复杂、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检察、司法及时提出建议,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履职尽责。建立“市场监管+公安+司法”重大案件联合办案制度,形成“1+1+1>3”的高效组合。通过联合督办,破获“4·23”生产有毒有害减肥药案,捣毁窝点1个,4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获刑,彰显了多部门多管齐下打击食品违法犯罪的强大威力。2022年市场监管部门向公安部门移送的假冒奥利奥夹心饼干案,涉案金额15.6万元,被列为江西省公安厅督办案件。
健康美味,创出食安“八个”新变化
  “肉盘子”变得越来越放心。通过检查肉类产品经营户相关证件、票据、进货查验记录、追溯源头,加强肉品抽样检测,严查农贸市场内销售未经检验检疫、兽药残留超标的牛羊禽肉及相关肉制品,强化牛羊禽肉市场监管,严把进货渠道,严控肉品质量,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守好守住“肉盘子”,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
  “油罐子”变得越来越优质。狠抓油品、调味品食品安全,通过加强原料采购和生产配料等重点环节的日常监管,督促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和质量安全控制要求,100%建立溯源制度。100%建立原辅材料验证、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的记录和档案。全面整治食用油或其他调味品相关的违法行为,遏制违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米袋子”变得越来越安全。多措并举保障群众“米袋子”安全,坚决做到所有食材有票据,有溯源,并指定专人负责平台或网络舆情监测,关于投诉举报,做到有诉必接、有查必果,确保群众合理诉求妥善解决。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中国好粮油”行动、大米质量提升行动,深入开展镉超标大米治理行动,严把“三重”检测关,对粮食生产基地产出稻谷、收购进仓稻谷、出厂大米等三个环节进行抽样检测,阻绝镉超标大米流入市场。
  “水瓶子”变得越来越合格。水为生命之源,保障群众饮用水健康,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重中之重。多次部署开展饮用水专项整治,重点整治未取得饮用水生产经营许可,或证件过期的饮用水生产企业。严厉打击未按规定循环使用饮用水桶的行为;组织检测各大饮用水销售场所,检查是否售卖质量不达标的饮用水。组织抽检在售饮品,保证饮品样品合格率达100%。
  “面团子”变得越来越健康。面食作为群众日常食用的主食,是早、午、晚餐中必不可少的关键食材。建立健全主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检测机构,配备检测人员,对入市销售的“面团子”相关食品进行抽检和公示;增强面粉相关经销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督促下架相关过期食品,严厉查处在面粉中非法添加有害物质的相关企业和个人,紧紧抓牢“面团子”相关检查。
  “菜篮子”变得越来越舒心。蔬菜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钾和钙。群众对于蔬菜的关注点,已经由新鲜程度、外观感受,逐渐转移到蔬菜种植源头的健康安全。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深入了解老百姓的需求,全面普查商超、农贸市场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菜篮子”流通渠道,确保居民能买到便宜放心的农副产品。
  “粉条子”变得越来越美味。美食米粉是每个新余人心头的最爱。对于很多新余人来说,新的一天从吃粉开始。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开展整治行动,在全市米粉小作坊、米粉小摊贩处、米粉售卖点加强监督检查,杜绝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全力保障全市群众“粉条子”的安全。
  “小辣子”变得越来越绿色有机。完善监测体系,加大标准化体系建设,从源头抓起,从种植,到产销,到餐桌食用,构建生产到食用“小辣子”全线安全监管链,“小辣子”的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健康食品评价中,新余市获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百余个。

□本报记者 李元 通讯员 彭会华 彭小毛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