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营商环境建设白皮书
本报讯(记者 李 翔)记者3月1日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日前发布《2022年营商环境建设白皮书》。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市场主体存量236.12万户,比上年增长5.57%。去年,北京市新设市场主体27.14万户,比上年增长5.25%。
去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秉承“监管为民”理念,坚持首善标准,持续提升市场监管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落实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5.0版、助企纾困等各项任务,在提升便利化水平、完善监管机制、维护公平竞争、增强服务效能、助企纾困发展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改革,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助力首都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
在构建高效智能准入模式方面,北京市去年试点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修订市场主体告知承诺制,实施除名标记制度,畅通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渠道,探索经营范围自主公示,推进住所登记智能化,深化“证照联办”改革,试点餐饮企业事前服务,优化分支机构办理模式。
在打造规范精准监管体系方面,北京市创新开展“6+ 4”一体化综合监管试点,加强风险分类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广告导向等重点领域监管,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加强反垄断合规指导,构建公平有序市场环境,出台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审慎经营异常名录管理等柔性监管举措。目前,北京市已在31个场景建立行业主管牵头、归口部门负责的一体化综合监管机制。
在实施高效规范执法方面,北京市推进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同,与天津、河北签订《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监管执法领域子协议》;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执法,2022年北京市推动向市场主体退还(含核免、整改)各类费用超7.08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近1.5万户。
在助企纾困服务企业发展方面,北京市推行歇业备案制,开展企业许可证延期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核查。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歇业市场主体存量320户;共有17家企业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在线办理了工业产品许可证延续、变更等业务;95家企业分别享受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自动顺延;通过远程核查方式,为4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办理了许可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