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 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南宁市以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推动创建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综述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3月03日 A4 版)

  □南宁市委常委、副市长范晓敏(左五)在包保主体马山中学食堂开展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督导工作。


  □其余图片为南宁市推动创建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掠影。(本版图片由南宁市市场监管局提供)

  编者按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将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作为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的重中之重,主动探索创新,亮点纷呈,涌现出“每周一调度、每周一通报”工作机制、“拉网式”三级联动督查机制等一批典型经验。该市率先在食品生产企业较为集中的广西—东盟经开区设立食品安全企业联络站这一创新举措,获得市场监管总局肯定。

高位推动 切实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是对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的再增强、对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的再完善。南宁市通过推动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长效机制,进一步打通食品安全治理“最后一公里”,落实“最小工作单位”责任,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切实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目前,南宁市共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约13万家,食品企业呈现小、散、多等特点,且不同辖区监管数量和规模差距较大,仅依靠基层执法队伍日常监管难以做到全覆盖。为此,该市通过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制,以清单式台账式管理使责任主体的范围更宽、覆盖更广、任务更明、督导更实,进一步夯实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有效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产生1+1>2的倍增效应。
  南宁市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强化“一盘棋”思想,将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结合起来,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实施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制定工作推进调度表统筹推进。印发《南宁市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 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地落实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确保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落实落细。
  此外,在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方面,南宁市通过成立食品生产、食品经营、餐饮、特殊食品、网络监管等5个指导组,充分发挥南宁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服务协会、餐饮协会、个私协会等食品相关协会的作用,指导全市大中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学校食堂、网络外卖平台等率先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将《食品安全总监职责》《食品安全员守则》上墙公示,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责任体系,构筑食品安全屏障。

强化监管 提高食品风险防范能力
  为确保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落实落细,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南宁市充分利用市场监管智慧平台导出数据,开展“拉网式”摸排。全市明确包保主体数量,初步对食品“三小”主体进行摸排和分配。同时,各级包保干部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与任务承诺书,制定包保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督查清单台账,确保包保干部与包保主体责任清、任务明。
  根据《南宁市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督查方案》的相关要求,南宁市成立市、县、乡三级督查组,督查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包保干部落实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等情况,实行“每周一调度、每周一通报”制度,对推动不力、责任不落实的采取约谈工作机制,确保全市落实“两个责任”工作整体推进。该市积极发挥督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将各县(市、区)、开发区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纳入全市年度食品安全评议考核考评内容,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加分鼓励;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予以考核扣分或者降级评分。
  在强化培训指导方面,南宁市开展监管人员“集中学”,提升业务能力;开展食品企业“指导学”,提升管理水平;开展包保干部“用心学”,提升包保能力。要求包保干部必须做到“一个必靠前”“两个必到位”“三个必知晓”。一个必靠前,即发生突发事件时,包保干部必须靠前指挥;两个必到位,即每季度、重点时段必须逐项对标对表督导到位;三个必知晓,即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督查清单必须知晓。
  通过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官网、微信公众号及新闻媒体等线上线下媒体媒介,多手段、多维度开展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宣传,积极动员利用各方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共同监督,营造食品安全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探索创新 建立食品安全企业联络站
  南宁市结合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主动探索创新,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根据广西—东盟经开区食品生产企业较为集中的特点,南宁市在广西—东盟经开区设立食品安全企业联络站,为落实好全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树立先进标杆。
  广西—东盟经开区下辖1328家包保主体,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占比大、龙头企业众多,为广西规模化食品产业聚集区之一。南宁市创新设立食品安全企业联络站,按照“五个一”标准(一名站长、一名联络员、一块牌子、一支队伍、一套制度)运行,强化包保干部与包保主体等相关人员有效衔接,构建属地政府、监管部门、企业负责人等多方密切联系的平台,形成“一站式”高效管理模式,有效促进属地责任、监管责任和企业责任的衔接贯通,真正做到包保干部“末端发力”、企业“终端见效”。
  在广西—东盟经开区试点设立食品安全企业联络站的基础上,南宁市逐步在全市127个乡镇和3个开发区推广建立食品安全企业联络站,目前已完成140个企业联络站建设。食品安全企业联络站的设立,搭建了政企互动的平台。属地包保干部通过联络站既能向企业输送政策措施,又能收集企业需求,再通过本级食安办和部门联动,实现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有效衔接,为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和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提供有力支持。

□本报记者 孔国俊 通讯员 黎 铁 王 洋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