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六盘水市倾力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3月11日 A4 版)

  □


  □


  □


  □


  □


  □食品安全宣传面对面。


  □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能竞赛。


  □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保障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结合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餐饮单位“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专项整治行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自2016年5月获批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以来,六盘水市聚焦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坚持“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法治、德治、共治”三治并举,持续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参与度持续增强。
  过去7年间,对照示范城市创建细则,六盘水市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全市未发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引发广泛关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过去7年间,市民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越来越高,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到88.03%,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达到85.97%,两项指标均高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标准。

探索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六盘水经验”
  正值饭点,市民王先生打算看看自家孩子在幼儿园的餐饮情况。他点开“黔智食安”App,查看幼儿园卫生状况。通过手机屏幕可以看到,后厨的工作人员正在洗菜、切菜、配菜,加工过程一览无余。“通过手机就能随时随地了解厨房用料、厨师操作及卫生等情况,这让老百姓对食品安全更有信心,外出用餐也更为安心。”王先生说。
  据了解,依托“六盘水市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六盘水市建立食品生产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专业模型,手机程序端、公众端、商户端均可查询,有效发挥大数据支撑、智慧监管和社会共治作用,以解决问题隐患为导向,以智慧监管为突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违法违规行为实现自动抓拍、问题推送、证据固定,监管人员可有效实施网上巡查监管。
  食品安全如何监管?监管责任如何落实?按照“目标任务明、起势见效快、方法措施准、责任落地实、督促检查严”的要求,六盘水市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组建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专班,实体化运行,坚持高位推动,将食品安全工作履职情况纳入市委巡察范围,将食品安全重大部署、重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跟踪督办内容,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
  截至目前,依靠六盘水市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全市纳入包保食品生产经营主体31081户,入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6853户,全市1648个学校食堂和2家校外供餐单位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明确包保干部4665人,配备食品安全总监478人,食品安全员31081人。
  六盘水市校园食品安全“互联网+明厨亮灶”智能分析预警一体化服务平台,为食品监管部门提供管理可视化服务,在“信用监管”“智慧监管”“制止餐饮浪费”“行刑衔接”“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下足功夫,积极探索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六盘水经验”。

推行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六盘水做法”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于食品安全而言至关重要。奖优罚劣,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健全,筑牢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的同时也助推着涉食行业的良性发展。
  依托“六盘水市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六盘水推进食品生产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制定《六盘水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制度(试行)》《六盘水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工作协作机制》,完善企业信息公示、信用承诺、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等制度举措。
  依托六盘水市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六盘水以食品生产企业监管为切入点,推进清单化管理,将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监督抽检工作归集到食品生产企业名下,推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共享共用。同时,建立食品生产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专业模型,对222家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风险等级评定,纳入重点监管企业清单,梳理日常重点监管事项69项。
  依托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六盘水深入推进“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立案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459件,罚没款171万元;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9.12万条,合格率99.54%。累计试行合格证主体191家,开具合格证3.8万张,带证上市1.9万吨。
  依托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六盘水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品种抽检监测,2020年以来,累计完成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5.59万批次,年均超过每千人4批次,2020年以来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2292例。
  依托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六盘水累计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2610个,完成闭环处置2609个,518户食品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清理占道经营流动摊点31.5万起,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考核覆盖率和合格率达100%,成功创建示范小作坊28个、小作坊示范区1个。
  依托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六盘水建立大要案提前介入及市公安局驻市市场监管局警务联络室联合办公工作机制,开展联合执法检查50次,组织开展假冒伪劣食品销毁行动6次,货值金额800余万元,查办食品安全案件2509件,罚没款2341.65万元。

倡导文明餐桌实现“六盘水突破”
  食品安全有保障,餐桌礼仪有落实,勤俭节约成风尚,光盘行动入心间。如今六盘水市的各大酒店、餐饮店,均张贴着“请使用公勺公筷”宣传语,餐桌明显位置摆放着“珍惜粮食,制止浪费”的小桌牌。在点餐前,服务员还会进行宣导,建议消费者根据就餐人数适量点菜,避免浪费,响应“光盘行动”。
  为制止餐饮浪费,六盘水制定印发《六盘水市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实施方案》,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全面加强联合检查,重点检查餐饮服务经营者未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等行为。
  截至目前,当地已发出《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倡议书》1万余份,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30余次,对1750家餐饮服务经营者责令改正,推动节约行动落地见效。

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六盘水模式”
  从田间到地头再到餐桌,六盘水市落实好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模式的同时着力解决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点。
  六盘水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行动,建成六盘水市检验检测中心“优质粮食工程”项目,积极推进盘州市申报第二期“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县建设。
  六盘水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全市92个乡镇(街道)均建立食品安全议事协调机构,村(居)100%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队伍,充实配强村(居)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2318人,乡镇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点实现100%全覆盖。
  加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立案查处302件,罚没款194.23万元,收缴假冒伪劣食品1125公斤。
  持续推进耕地污染源头治理,制定《六盘水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总体实施方案》,2022年度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112.99万亩。
  加大弥你红品牌、刺梨品牌、人民小酒品牌、盘县火腿品牌等六盘水市现有公共品牌保护与建设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大力推动以刺梨、猕猴桃和早春茶为代表的“凉都三宝”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猕猴桃“吨产园”、刺梨“千斤园”、茶叶“万元田”的经验做法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委通报表扬。

营造食品安全共治共享“六盘水氛围”
  借力新媒体平台,以盘州市为试点,开通“盘州市场监管”政务抖音账号,及时发布最新市场监管资讯、消费维权知识,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城市政务抖音排行榜”稳居前10位。
  借力主流宣传平台,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300余篇,在60辆公交车车身制作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宣传标语,制作10个食品安全宣传视频在400辆公交车载电视滚动播放,参加食品安全知识等宣传39.8万余次。
  借力集中宣传平台,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质量月”等各类宣传活动为契机,累计发放各种食品安全科普宣传资料20万份、宣传桌签1万个、宣传画5万份,有效提升社会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同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等30名食品安全志愿者代表,组建469人参加的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聘请3426名校园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队伍;用好12315热线,核查举报1095件,立案调查218件,罚没款15.39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8.41万元。
  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六盘水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022年,六盘水市推荐的《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线上+线下”数字化监管体系惠民生》案例入选“贵州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优秀案例”。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事关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下一步,六盘水市将持续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全面构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切实提升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筑牢食品安全底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