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院2022年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逾54万件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4月27日 T2 版)

  本报讯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2年)》。2022年,全国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26165件,审结543379件。
  全国法院去年共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26165件,审结543379件(含旧存)。案件主要呈现4个特点:一是技术类案件持续上升,中西部等地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强劲,知识产权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二是互联网审判机制不断创新,智慧法院建设深入推进,司法便民利民机制持续健全;三是纠纷实质性化解持续加强,权益保障更加全面,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日益增强;四是审判重心有序下沉,法院管辖分工更加完善,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效稳步提升。
  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改革思维破解难题,以创新方式保护创新,健全知识产权诉讼制度,深化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目前,全国具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已达558家,基层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的重要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批复设立无锡、徐州、泉州知识产权法庭,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部门为牵引、4个知识产权法院为示范、27个地方知识产权法庭为重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为支撑的专业化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大指导力度,推进全国25个高级法院、236个中级法院和275个基层法院开展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研究制定刑事司法解释,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起草知识产权刑事司法解释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持续加强与行政机关协同配合,推动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充分发挥司法审查监督职能作用,加强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衔接协作,促进行政执法标准与司法裁判标准统一;会同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旅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单位,推进业务交流、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与天津市三中院、雄安新区中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深化知识产权多方面合作;湖南、湖北、江西高院推动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审判工作协作机制,指导相关中院与有关市场监管部门签订跨域知识产权保护协议,探索解决跨区域、规模化、群体性知识产权侵权新问题。
  据了解,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4年间共受理当事人一方为外国主体的涉外案件1257件、审结864件,约占法庭全部案件的10%;当事人均为外国主体的案件数量不断增多,约占法庭全部涉外案件的4%。“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到中国法院解决纠纷,我国日益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之一。”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郃中林说。

□晓 春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