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牢记特区使命建设标杆强市


数字看点
2022年,广东省珠海市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18家,培育发明专利1160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1.8件,累计培育国家级示范优势企业90家。围绕集成电路、智能制造、高端打印等产业集群和科研热点,开展专利导航36项。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零突破”,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于2022年12月26日正式发行,为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1.01亿元。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广东省珠海市知识产权工作“多点开花”。2022年,珠海市先后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城市,香洲区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截至2022年底,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0.81件,连续11年全省排名第二。近3年获中国专利金奖87项,居全省前列。
珠海市抢抓三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知识产权支撑“制造业当家”实现高质量发展交出新答卷。
注入产业创新发展“催化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珠海坚持质量引领,落实“制造业当家”,全面加强重点产业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
2022年,珠海市出台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资助办法,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1.8件,累计培育国家级示范优势企业90家。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18家,引导创新主体围绕核心技术开展专利组合布局,培育发明专利1160件。围绕集成电路、智能制造、高端打印等产业集群和科研热点,开展专利导航36项。中国(珠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并投入运营,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家电电气产业专利快速预审。格力电器公司在第74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斩获3项金奖、2项银奖。
驶稳区域营商环境“护航舰”
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珠海市通过高效集聚多方资源,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效能。
珠海市强化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工作衔接,设立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工作室,不断健全“严大快同”保护机制,设立珠海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珠港澳知识产权调解中心,建设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平台,推行“一窗通办”服务。
为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流程,珠海市十部门联合印发《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工作方案》,压缩处理周期(4个月)55%以上。此外,珠海市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指导纳斯达、天威成功应对美国337调查,指导珠海冠宇成功应对专利诉讼。
打造知识价值实现“转化器”
2022年11月8日,珠海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项目企业代表与横琴金投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在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成功签订专利独占许可协议,标志着该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2022年12月26日,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正式发行,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零突破”,为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1.01亿元。
近年来,珠海市不断创新知识产权运营模式,推动实现“创造—运用—再创造”生态化循环,释放了实体经济的创新活力。依托国家横琴平台,珠海市搭建专利技术推广运用平台和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平台,收储专利技术信息22万条。
珠海市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珠海模式”,出台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截至2022年底,珠海市专利权及商标权质押44笔,金额31.91亿元。
织密公共服务便捷“一张网”
珠海市逐步搭建起一张集成化、系统化、全链条的公共服务网络,提升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和普惠性。全市建有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以及15个服务工作站、7个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和3个省级维权援助分中心(工作站),覆盖全市各区(功能区)和重点产业园区、高校院所,为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珠海还建设“4+3”重点产业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首期集成电路产业专利数据库数据量650万条,精准便捷地为创新主体提供产业政策、专利检索资源引导等信息公共服务。“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助力珠海市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案例,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2022年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
此外,珠海持续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系列品牌宣传活动,增强全民意识,牢固文化理念。
跑出知识产权合作“加速度”
珠海市深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不断做实做深珠港澳知识产权领域开放合作。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等国际性赛事、活动;与澳门共建琴澳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深化澳门高校与内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交流;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知识产权综合运营服务中心建设,开展琴澳两地知识产权合作新机制研究。
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下一步,珠海将锚定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目标,争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打造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策源地、营商环境典范地、高端要素集聚地、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地,“四地协同”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厚植一批产业、深耕一批企业,与经济、产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有力支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高质量建设,在知识产权强国、强省建设新征程中展现珠海担当作为。
□刘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