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高攀升 向新进军 以融提效

——浙江省计量院聚焦“三个一号工程”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5月20日 A3 版)

  □OIML证书互认制度国际研讨会召开。


  □精密测量“一站式”服务助企纾困。


  □“企业测量咨询师”团队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服务。


  □基于正交视觉与激光跟踪仪测量系统的工业机器人位姿精密测量。

  今年的“5·20世界计量日”,市场监管总局增设了中国特别主题“计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旨在宣传新时代新征程计量工作。浙江省提出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持续推动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浙江省计量院聚焦“三个一号工程”,紧扣“往高攀升、向新进军、以融提效”三大主攻方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实践中贡献计量力量。

往高攀升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应用量均列世界第一,但囿于应用过程中精确性、稳定性不足,工业机器人产业仍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难以跻身被国外品牌垄断的高端市场。
  为解决国产工业机器人相比进口工业机器人在役精度差的难题,浙江省计量院申请承担了省科技厅“基于在役精度智能诊断校准的工业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项目,研发具备高持续服役能力的工业机器人。当前,该项目已研制形成了工业机器人精度退化模型、机器人刚度动校准模型、高精度多站激光跟踪测量系统、机器人精度诊断校准系统等成果。各项成果有机集成于国产工业机器人系统,并可移植到各类工业机器人中,极大地提高了在役工业机器人的服役能力,提升了国产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中的竞争力及其应用水平。
  在“双碳”领域,浙江省计量院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聚焦前沿创新和关键共性测量难题,实施“尖兵”“领雁”计划重大技术攻关,开展温室气体监测、碳排放精准计量、碳排放转化利用研究,推动我国碳减排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光腔衰荡、腔增强激光光谱技术,以期实现气体测量核心仪器国产化,实现对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主要温室气体的计量监测。
  一项项标准的制定,一个个重大项目的推进,一次次关键共性难题的解决,一步步溯源体系的建设……浙江省计量院聚焦“315”科创体系,立足产业创新发展,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截至目前,该院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60项,授权发明专利8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项41项,拥有国家质检中心、国家产业计量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17个,在实施计量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质量提升、支撑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展现出十足的后劲。

向新进军 开拓测量应用新蓝海
  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开启了以测量单位数字化、测量标准量子化、测量技术先进化、测量管理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测量”时代。浙江省计量院以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为支点,深化“企业测量咨询师”综合服务、远程智控方舱计量实验室智慧服务、“一企一策”精准服务等产业服务。
  2021年,浙江省计量院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远程智控方舱计量实验室,通过“传统实验室+远程智控”的创新方式,把实验室“嵌入”企业生产链,实现企业产品远程检定,大幅缩短了产品设计、研发和制造周期。此外,为全面压缩常规检测业务时限,浙江省计量院推出24小时出报告服务和“零跑”服务,千方百计提升服务时效。这两年,该院检测业务时效整体缩短30%以上,并获评“2022年度纺织计量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与此同时,浙江省计量院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重点企业,打造以博士领衔、业务骨干为核心的“企业测量咨询师”团队,面向企业开放重点实验室,开放专利许可,切实帮助企业在政策获取、产品送检、质量管理、产品研发等环节少走弯路、节约成本。这两年,浙江省计量院出动“企业测量咨询师”551人次,为浙江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571家企业解决“卡脖子”计量技术难题181个;3个计量测试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案例被市场监管总局发文全国推广,其中《天然气能源“三全一前”计量服务》在全国近百个项目中经层层筛选,入选2022年度全国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项目,在全国入选的10个案例中排名第2位。

以融提效 推动计量融合赋能
  开放发展是浙江经济的鲜明标识。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多次会议及调研中强调,要坚持高水平走出去与高质量引进来有机融合,打造更具韧性、活力和竞争力的“地瓜经济”。
  为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效能,浙江省计量院以推进科技互动融通、服务集成共融、区域计量一体化融合、计量国际互联互通“四融合”汇聚联动联通谋发展优势,助力浙江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之省。
  面对浙江省国际高端产品竞争力不足、国际互认检测难度较大、国际贸易话语权较弱等问题,省计量院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不断完善国际互认检测能力,以技术服务保障国际贸易活动。近年来,该院为电能表、水表等出口企业提供检测服务51次,涉及出口国家14个;开展印度电能表标准的WTO/TBT通报评议工作,助力浙江省电能表产业融入“一带一路”;与国际第三方知名实验室合作,为宁波某公司开展可靠性目击试验,为企业赢得近20亿元的海外订单;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共同提出37条电动汽车充电桩(EVSE)国际建议意见,被新出版的OIML G22指南采用……近日,该院又助力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安防产品顺利通过OIML(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国际互认。
  一路走来,浙江省计量院以开放合作新优势,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以科技联合攻关、创新平台联合建设、融入省级智库联盟,全力加强与高校、研究院所、重点企业的科技融通,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多链融通;以平台共建融合、标准创新融合、知识产权融合,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服务集成;以技能联动、机构联动和规则联动,充分发挥各区域计量资源优势,推动华东地区技术水平提升,确保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和统一;以提高国际服务能力、助力国际互认、加强国际交流,不断提升国际计量技术的话语权,支持企业“走出去”布局。

□徐静姿 江 璐/文并图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