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机制 提升质效
——四川省德阳市市场监管局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纪实
全国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下简称“两化”建设)开展以来,四川省德阳市市场监管局以此为契机,理顺监管体制机制,提高监管质效,为基层治理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两项改革”强导向
顺向优化布局。德阳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统筹布局、优化职能,将基层所建设融入县域和乡村片区规划,按片区设所30个,平均每个所覆盖3个乡镇(街道)。优化“片区所”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便利登记、助企纾困等方面职能。
资源下沉赋能。该局围绕基层一线所急所盼,有效下沉资源。德阳市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支队“下沉”1个大队到分局,3个基层局“下沉”8个中队到基层所。市局每年下拨250余万元,并协调争取地方财政支持,用于“两化”建设。
末端优化发力。该局强化保障,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德阳市统一规范基层所办公楼36座、标识标牌198处,优化办事等候区、便民茶水区等37处,新设党建活动室、职工活动室42间,配备执法、快检、应急等装备、设备454套,完成制式服装统一着装。2022年,德阳市开展市场监管理论培训、岗位练兵、业务竞赛48期,参与人员2676人次。
“三项措施”抓推动
政府主导,统筹建设。德阳市市场监管局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按照“试点先行、逐步规范、全面推开”的实施步骤,将基层所建设纳入地方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同时,制定任务书和时间表,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7个基层局、50个基层所“两化”建设任务。
系统推进,示范先行。该局成立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将“两化”建设纳入全市系统年度十大重点工作,参与评价激励。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总体原则、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步骤。在省局首批示范创建基础上,打造“1+13”(1个县级局、13个基层所)市级示范单位。
问题导向,标准引领。该局坚持问题导向,动态收集基层关注问题,及时梳理实践经验,规范工作模式,形成德阳《市场监督管理所建设规范》地方标准,为全市“两化”建设提供标准样板。
“四个维度”提质效
专业监管,突出“片区特质”。德阳市市场监管局针对片区产业发展布局、经营主体特点等,因地制宜设立专业市场监管所,明确监管、服务重点。其中,绵竹市市场监管局因地制宜,分别设置旅游片区、化工产业园区等专业市场监管所。
科技赋能,突出“智慧监管”。该局争取到3000万元政府专项债,用于智慧市场监管建设。同时,自主研发“基层监管仓”掌上监管系统,满足基层局(所)“快查、预警、检查、共享”四类监管需求。
便民惠企,突出“环境优化”。该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做优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兼顾监管执法力度与温度,制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减轻和从轻处罚“三张清单”,涉及事项500余项。探索小微经营主体资产流转服务,搭建企业闲置资产供需对接平台,目前已对接需求400余项,金额近6亿元。
双向融合,突出“基层治理”。德阳市将27个基层所工作纳入当地街道(乡镇)统一指挥协调工作机制,在个体登记、食品“三小”备案、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等方面进行协同共治,积极效果日益显现。
□莱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