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夜市好红火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6月15日 A2 版)

  初夏的一天,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河南省渑池县新兴街,各类小吃、烧烤、水果、日杂摊位成了夜市中的主角,周围车水马龙,灯火通明,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
  张爱军在这条街上经营着一家烧烤店,虽说店面只有十几平方米,却也是有着30年历史的“老字号”了。别看店面小,生意却不错,来的基本上是回头客。“我上初中的时候就来这里吃烧烤,现在孩子都上小学了,我还带他来这里吃。6元一碗的鸡汁米线,2元一串的大肉串,10年没有涨过价,货真价实。”一名正在夜市吃饭的消费者说。
  “每天能赚300元到500元,逢年过节一天能卖2000多元,虽说很辛苦,但一年下来能赚十来万元。我们在这里开店,各种费用比较低,相关部门的服务都很到位,特别是这几个月的生意明显比以前好多了。”张爱军感慨道。
  多元化的“小店经济”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浓浓的“烟火气”。据统计,目前在渑池县像张爱军这样从事餐饮、食品销售的个体工商户有16260户,今年前5个月新增餐饮、食品销售个体工商户819户,较去年同期增长44.7%。目前全县经营主体达到33174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6%。“个体工商户作为县域经济的‘毛细血管’,尽管形式小却能激活就业和消费的一池春水。”渑池县市场监管局局长张挺毅介绍。
  在渑池,提到“红珍涮牛肠”,几乎无人不知。辛红珍19岁开始在渑池县解放大街百货大楼门口摆夜市卖涮牛肠,经过31年的奋斗,如今在繁华路段拥有一家200多平方米的店面,年收入达50多万元。“从‘游击队’到‘正规军’,我的小店经营到现在规模不断扩大,这都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感觉特别暖心。我要扎根在渑池,把‘红珍涮牛肠’做成一个品牌,将来还要开加盟店、连锁店。”辛红珍充满信心地说。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烟火气,“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正是烟火气息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遍布渑池县大街小巷的各类小店愈发活跃,不断创新生活消费场景,加快便民化、特色化、数字化发展,为城市增添了更多风情与活力。
  “‘小店经济’的生机勃勃,既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韧性十足的直接体现,更是经济巨大活力的生动注解。”渑池县政府三级调研员侯建星表示,“小店经济”不仅深入百姓日常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同时也装扮着古城风景,驱动着消费市场的扩大和消费升级。

□梁小卫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