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东丽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模式创新
本报讯 日前,由天津市东丽区知识产权局组织实施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2023年度天银——东丽知识产权第一期资产支持票据”成功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获批注册。项目注册金额5亿元,一期入池资产涉及企业专利53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专利42件、外观设计专利2件,评估价值8534万元,拟质押金额4500万元。
据悉,该项目是全国首单中国银行间市场未采用国有企业担保的市场化增信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项目采用知识产权信托贷款模式,增信方式为企业质押核心知识产权、内部评级分层,并由银行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解决了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需要借助地方国有企业增信担保的痛点,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结构模式的重要创新。
为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落地,东丽区选聘专业机构担任项目管理人,由天津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及东丽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合作机构。项目推动过程中,东丽区积极探索,不断修订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补贴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东丽区鼓励支持天津银行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提升知识产权证券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扩大有效金融供给。
该项目的落地,为解决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发债过程中增信措施难以落实的痛点提供了有借鉴价值的有效解决路径,为持续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扩大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起到良好示范作用,是知识产权证券化创新常态化、标准化发展的有益探索。
下一步,东丽区将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做好高端优秀服务机构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大力推进专利转化运用,持续开展和推广知识产权证券化,奋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张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