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提升标准服务质量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7月20日 A6 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强标准研制等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建设,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进程;实施质量基础设施能力提升行动,构建标准数字化平台,开发新型标准化服务工具和模式。在全面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新形势下,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数字化技术为推动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提升标准服务质量,推动标准数字化与质量管理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实现质量强国建设的新跨越,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标准数字化是质量强国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众对标准资源的需求正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数字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挖掘标准文献的知识价值,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个性化标准信息服务成为打破传统被动服务模式的新形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标准信息获取和应用方式。
  与此同时,我国标准文献信息量呈指数级增长。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现行国家标准约4.3万项,备案行业标准近8万项,备案地方标准约6.6万项,自我声明公开团体标准5.9万项、企业标准近300万项。面对海量标准文献,标准使用者寻找目标知识时极易淹没在数据之中。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产业、经济和社会转型。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各行业。标准文献是科技情报中的重要文件,具有广泛的数字技术应用空间。数字化转型是标准化工作的必然趋势,标准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标准化工作全流程和标准文献全生命周期,有利于高效灵活地开展标准研制,创造新型标准文献模式,使标准结构和内容可被机器读取,扩展标准智能化信息服务的边界。

二、国际标准数字化发展现状及研究趋势
  2005年,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提出未来的标准将以数据单元的形式被用户使用,由此拉开了标准数字化的帷幕。
  2017年,全球标准数字化新的重要里程碑。一是在国际上,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标准与数字化:拥抱变革》报告中,构想了数字化影响下的未来标准化形势;国际电工委员会在发展规划中提出,开源、开放数据及机器可读的新型数字标准将是变革性趋势。二是在代表性区域,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和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借助标准数字化满足工业领域新需求。三是在重点国家,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提出了标准化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标准编制工具、出版格式的创新以及标准与产品、系统的集成方式等内容;德国国家标准化机构和德国电工委员会将机器可读、可执行标准作为重点工作领域。
  紧接着在201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又提出新型标准概念“SMART”,得到了标准化领域学者的普遍认同。“SMART”将标准发展规划为纸质文本、开放数据格式、机器可读文档、机器可读内容、机器可交互内容五个阶段,并提出到2025年,数百亿台智能设备将收集、分析和共享标准数据,以更好地满足个人、社会和经济的需求。

三、国内标准数字化发展现状及研究趋势
  2021年,《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强调,建设国家数字标准馆和全国统一协调、分工负责的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机器可读标准、开源标准,推动标准化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2022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要求,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批准成立全国标准数字化标准化工作组。
  国内学者对标准文献资源数字化相关的学术研究现已取得进展,创新提出了研究方法和技术。例如,基于知识图谱的标准文献关联分析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标准文献分类与推荐方法等,为标准文献的管理和运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显著增加,研究逐渐向更深入的方向拓展,积累了重要的理论借鉴与实证依据。
  近年来,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积极开展标准数字化建设研究,旨在深入研究如何对标准文献资源进行加工和应用。借助光学字符识别、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分布式计算、图像处理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对标准文献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转换和整理,提高文献的可访问性、可搜索性和可分析性,致力于让标准信息服务更加高效、准确和可持续,助推标准数字化转型。
  标准数字化的服务功能将突破传统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全新、高层次集成服务。未来,将以广大消费者及政府机构、标准化管理机构、检测认证机构、企业等为重点服务对象,一方面实现从名称、技术指标、试验方法、引用关系、技术关联度等多维度出发的智能搜索功能,提升用户查询标准文献及技术指标等的效率,促进知识精准发现;另一方面,依托术语库、指标库等结构化数据,搭建自动问答系统,提升用户自主查询的效率。借助数字化技术,让标准深入日常生活场景,让越来越多人享受到标准数字化红利。

四、思考和建议
  标准数字化是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我国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促进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数字化赋能提升标准信息服务质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完善标准信息服务机制,开展顶层设计。围绕标准数字化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原理,加强标准数字化基础理论研究,积极发挥标准化原理与方法、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知识管理等领域专家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机制,确保标准信息服务在价值链中的有机衔接和协同发展。
  夯实资源利用专业基础,强化技术升级。标准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任务,应当以深入挖掘专业知识基础为核心,高度重视技术革新,以确保在文献资源利用的过程中运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与准确性。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引入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培养标准化复合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需要打造一支具备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标准化复合型人才应能够深刻理解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具备开拓创新思维,能够引领标准化工作走向更加开放、协同的道路,进而提升标准化工作的价值和影响力,促使标准文献数字化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

□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标准资源研究所所长 陈银龙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