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香”引来金凤凰

——浙江省桐乡市市场监管局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企业发展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08月19日 A2 版)

  这里是鱼米之乡,这里是丝绸之府,这里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这就是素有梧桐之乡美誉的浙江省桐乡市。
  如今,这片拥有超过17万户经营主体、生产总值达1209亿元的创业创新热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无限活力。

政策惠企,激发科技创新动能
  一朵朵白色的菊花进入全自动生产线,当从生产线下来时,价值已经翻了几倍……在桐乡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的微波杀菌气流干燥流水线上,这些菊花正在经历着“蜕变”,从初级原材料转变为高附加值产品,向着高端保健产业发展,这是桐乡市科技创新突破的缩影之一。
  近年来,桐乡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帮企业、产业搭建优质的服务平台,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我们希望依托全产业链优势,推进产能转换,拓宽高端产品市场。”桐乡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鉴清介绍,“可是,政策、标准从哪里来?这些都是我们曾经面临的坎儿。”
  怎样“迈过”这道坎儿?《高质量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实施方案(2020—2022年)》《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助力山区26县共同富裕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的出台,像一场“及时雨”,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动能。
  该局还牵线搭桥,让企业与研究机构坐到了一起。“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后,发挥各自优势,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桐乡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曹琪拿出一组数据,“现在企业的产品研发进度大大加快了。”
  2022年,桐乡繁育杭白菊健康种苗350万株,累计推广应用820亩,示范推广道地生态栽培技术2650亩,增产、增效分别比上年提升4.3和4.5个百分点,实现产值2244万元。这是实实在在的“硬成果”。
  “桐乡杭白菊依托本地杭白菊的特性,在种苗标准、种植标准、加工标准、炮制标准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统一,已经成为桐乡道地药材的金名片。”桐乡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姜惠明说。

质量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如果这两年濮院毛衫质量没有提升的话,我觉得连生存都困难。”濮院毛衫城商户汪晓娟笑着说,“这是我以前最担心的事儿。”
  濮院能够在40多年间成为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并非易事。1976年,濮院从3台手摇横机起步生产羊毛衫,如今已建成15个成衣交易区和5个配套交易区,市场商铺有1.3万多间,毛衫交易市场群占地1.7平方公里,牢牢占据我国毛衫六成以上的销售额。
  质量是基础,标准是保障,品牌是动力。桐乡市市场监管局未雨绸缪,将高新技术、高层次人才、高精尖技术打包送到企业身边,有效助力企业“定标准”“创品牌”“走出去”,为企业再次送去“及时雨”。
  “在毛衫里融质量,在古镇前加时尚,这个定位给了濮院成为后起之秀的底气。”濮院时尚中心市场部经理张嘉锐回忆说。
  至2022年,濮院毛衫市场成交额连续3年破千亿元大关,“濮院毛衫”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超150亿元。
  不但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桐乡市人民政府及时出台《桐乡市市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桐乡市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完善“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体系,设立“首席质量官”,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将GM2D(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应用经验运用于毛衫产业,实现全链条、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助力49家企业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企业质量服务制度,深抓走访调研,了解企业难题,拿出可行解决方案,推动常态化助企工作。”姜惠明表示。

知产保护,带动企业扬帆远航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针对知识产权维权周期长、保护碎片化、风险防控难等问题,桐乡市市场监管局在浙江省首创“两中心一联盟”保护发展新模式,搭建贯通支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交易、保护、管理、服务的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区域平台。
  “为破解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信息的‘急难愁盼’,我们发挥优势、先行先试,对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问题进行预警分析。”桐乡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商红梅指着分析大屏自豪地说,“我们还深入研究国际知识产权发展动态,并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提示,为企业提供信息检索和法律服务。”
  目前,桐乡市已培育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20余家,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100余人,助力800余家企业获专利技术,涉及有效专利3213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14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17件,同比增长42%,支持巨石等6家企业设立了海外研发机构。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2022年,桐乡市通过知识产权联盟、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辅导申请的发明专利授权率提高至78%,指导巨石集团、生迪光电等6家企业积极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均取得成功。
  从完善政策架构到提升“一站式”服务,从聚焦企业知识产权布局到支持优势企业主动介入国际研发,桐乡市市场监管人正努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除构建产业集群的‘硬环境’外,我们还要继续下大力气,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推动产品高质量发展,促进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营造出更加宽松、包容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桐乡市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杨雪乾表示。

□李若莹 本报记者 徐小明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