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蒙国际标准化论坛在呼和浩特举行
本报讯 9月7日,第二届中国—蒙古国国际标准化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市场监管总局、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有关负责同志,蒙古国标准计量局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蒙两国标准化工作主管部门、权威技术机构以及企业代表共230余人参加论坛。
本届论坛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支持,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办、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承办,以“标准助力绿色发展,促进贸易畅通”为主题,聚焦中蒙两国生态保护、清洁能源、农牧业、中蒙医药等标准化领域,深化交流合作,增进开放共识,共建绿色经济走廊,共同谱写新时代标准化领域国际合作新篇章。
据悉,9月6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签署《关于加强标准化创新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推进标准化创新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数字转型发展、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
中蒙国际标准化论坛是中蒙两国推动标准化创新发展、助力贸易增长的重要对话平台。本届论坛提出三项工作建议:一是携手并肩,共同完善国际标准体系;二是凝心聚力,共同提升国际标准应用水平;三是互利共赢,共同打造标准国际合作典范。论坛指出,中蒙两国长期以来在标准化领域保持密切合作,双方多次签署合作协议和行动计划。2019年首届中蒙经贸标准化论坛举办以来,中蒙两国加强标准合作,积极推进在农畜产品、食品、建材、煤炭、防疫产品等多领域的标准互换互认。
蒙古国方面表示,中蒙两国在标准化领域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机制。近年来,在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标准委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与蒙古国标准计量局共同签署了区域标准化合作备忘录,开展务实合作。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专门组建成立蒙古国标准化研究中心,针对畜牧业、食品、文化等重点领域产品标准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评价,为中蒙两国标准制定和互认提供了科学依据;开展矿产、畜牧、蒙药、驼产业等多领域标准化科研工作,达成了水泥、医疗防护用品等10项产品标准的互认。
论坛期间,受邀的中蒙两国专家围绕绿色生态、贸易通关、能源资源、农畜产品、质量认证、医药卫生等6个领域作交流发言。中蒙两国嘉宾还围绕推动标准互认互通,促进标准和创新协同发展等,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新路径。
□李克浩 丁晓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