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计量更精准 让服务更高效
——四川省产业计量测试研究院提升电能计量检测能力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在巴蜀大地,有这样一个专业技术机构,一直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严谨专业的工作作风,坚守职责、服务大局,认真守护百姓用电安全,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它,就是四川省产业计量测试研究院(以下简称四川省计量院)。
电表检测应时优化
如今,百姓家中的电能表,不但具有电能计量、信息存储、实时监测等功能,还关乎阶梯电价、分时电价、峰谷电价是否能准确执行,让老百姓用每一度电都更加放心。在电能消费的过程中,电能表如同一杆“良心秤”,保障着供电企业和用户利益的双方公平。
为了确保计量公平,四川省计量院按照相关计量法律法规和检定规程要求,实行“首次强制检定、限期使用和到期轮换”管理措施。其中,对于民用电能表,其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8年。但随着我国电能表制造技术的全面提升,性能更加出色的智能电表全面普及,电能表寿命普遍达到10年甚至15年以上。
如果延续原来“一刀切”到期轮换方式,不仅增加旧表拆卸处理、新表购置安装等一系列工作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而且对资源节约毫无助益。
为确保延期使用的电能表计量依然能准确使用,四川省计量院在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指导下,与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通力合作,从今年开始,对临期、超期使用智能电能表开展专项抽检。根据2020年12月20日发布的《智能电能表运行状态校准规范》,四川省计量院对到期及临到期并接入智能电能表失准更换系统的民用单相智能电能表,按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提供数据按比例进行抽检。
四川省计量院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并按照国家电网相应要求,组织人员参加现场作业准入考试。四川省计量院还以抽检工作为契机,探索符合本省实际的在运电能表状态更换检定方法及抽样规则,研究制订符合四川省情况的《在运电子式交流电能表》地方检定规程,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依据,防范工作风险。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据四川省计量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属于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下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省级法定计量技术与科研机构。
近年来,四川省计量院在市场监管总局、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大力支持下,在专业技术队伍、技术装备、计量检测、科研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服务领域拓宽至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等,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在过度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在用电能表、加油机、燃气表、充电桩、能源审查等监督抽查任务中,四川省计量院为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履行计量监督职能、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作为专业从事大尺寸测量技术研究的技术机构和开放的技术研究平台,四川省计量院深挖行业检测需求,针对企业生产检测难题,集聚国内众多优势力量,开展专项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并提供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该院积极参与国家级项目研发,组织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技术研究,完成多项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重点工程项目检测工作,包括全球最大的三峡升船机螺母柱、我国最大预警雷达、华龙一号核电装备、“国之重器”800MN大型模锻压机等。该院还承担了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中国钢铁研究院等重大科技专项技术验收,解决了不少检测技术难题。
四川省计量院坚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累计承担国家级、省级各类科研任务27项,“《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数字摄影三坐标测量系统的验收检测和复检检测》(GB/T 34890—2017)等2项标准”获202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复杂孔系大型球体原位制造中主动测量与精准引导关键技术”“特异型超大构件原位精密测量关键技术及系统”分别获2019年、2022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院还以几何量为基础,覆盖热工、力学、电学、化学等领域,取得各类授权检定项目98项,校准检测项目132项,CMA资质认定检测项目8类、81个,参数349个。
双碳工作蓄势待发
四川省计量院借鉴国内碳计量先进经验,形成《深入开展碳计量研究的调研报告》,制定碳核查、碳足迹等技术服务方案。
该院参与制定《四川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开展碳排放数据监测计量器具排查,以发电行业企业为抓手,突出问题导向,按照“边帮扶排查、边整改提升”要求,通过“查、问、看、验”,分类有序开展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监测计量器具帮扶排查,补短板、强弱项,坚决守住企业端碳排放数据质量红线。
四川省计量院还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积极推进四川林草碳汇工作。在今年四川省、重庆市联合举办的“5·20世界计量日”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该院与四川林业集团、四川大学共同签署《“聚焦‘双碳’目标,助力四川林草碳汇计量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研究林草碳普惠方法学,研发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新技术,开展林草碳汇计量监测。
□本报记者 颜 伟 通讯员 方朝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