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成长烦恼” 助企“拔节长高”

——河南省扎实开展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纪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12月14日 A1版)

□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郝敬红(左二)现场调研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开展情况。

  “10月份的产品产出率出来了,99.6%!”得知这一消息,河南金渠银通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上下异常振奋,因为就在今年上半年,这个数据还始终停留在99.2%。
  对一家贵金属产品研发生产企业来说,0.1%的提升,就是一次艰难“爬坡”。这来之不易的0.4%,得益于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开展的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
  在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的指导帮扶下,河南金渠银通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加强内部审核,改良生产工艺,由认证老师和班组长利用交接班间隙,内外结合开展通俗易懂的“接地气”式培训,并现场提问检验效果,最终助推产品产出率提升0.4%,直接降低生产成本37万元。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的“毛细血管”,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受限于一系列因素,一些中小微企业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心里明白“质量第一”,实际却不知道从何入手;只顾埋头闯市场,忽略质量管控;产品合格率不达标,但始终找不出症结所在。
  幸运的是,自2021年开始,河南省全面开展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搭上“提升快车”,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统计数据显示,提升行动开展3年来,河南省市场监管部门共帮扶省级试点企业348家、市级试点企业323家,先后投入资金655万元,聘请专家到企业开展认证提升帮扶,企业产品合格率普遍提升1%以上,成本降低2%以上,年增加效益超5亿元。
  连日来,记者走访郑州、新乡、三门峡等地,深入企业一线,切身感受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强劲“脉动”。
选准对象,把好“入口关”
  回想起与家人据理力争的日子,戴瑞进很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放弃坚持。
  从福建到河南,戴瑞进带着家人,创办真真食品有限公司,做起了干货买卖。可多年过去了,公司营业额总在1000万元以下徘徊,除去原料钱、人工费,所剩无几。
  2021年,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启动后,新郑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上门走访,了解企业提升意愿。
  关门、讨论,家人担心“穷折腾”,都投了反对票。“变则通,想要发展壮大,不变通怎么行?”最终,戴瑞进力排众议,吃了秤砣铁了心要参加提升行动。
  企业负责人有提升意愿,是市场监管部门选择提升对象的重要考量因素。“磨破嘴跑断腿,不如老板动真格。”新乡市市场监管局认证监管科科长韩俊强对此深有感触,在现场走访时,工作人员不仅要摸清企业的发展前景、创新活力,还要学会察言观色,判断负责人的真实意愿,把好企业“入口关”。
  选哪些行业提升?河南省也有明确指向——2022年,助推“小升规”;2023年,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出台实施方案,挂出“作战图”。
  河南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瞄准地方特色优势行业,有针对性地选取企业参与省级试点。例如,焦作市选取专用车企业,新乡市选取振动筛、弹簧企业,南阳市选取艾草企业……各地挖掘共性问题,开展由点及链的帮扶提升工作。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河南省市场监管局认证监管处处长史明甫看来,政府部门组织专家帮扶企业提升质量管理能力,要实实在在,要精准滴灌到“口渴”的中小微企业身上。
找准问题,把好“诊断关”
  小弹簧,能弹出多大能量?在位于辉县市的新乡辉簧弹簧有限公司,能找到答案。
  “大街上跑的汽车,有90%都是用的我们辉簧弹簧!”董事长元银贵的话中带着自信与自豪。
  可就是这样一个弹簧行业的“排头兵”,也有苦恼。去年参与提升行动后,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河南有限公司选派专业老师,上门帮扶,蹲点“找茬儿”,从库存管理、员工质量意识等方面找出问题数十个。
  如今,走进新乡辉簧弹簧有限公司仓库,货品排列整齐,让人眼前一亮。可在以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元银贵告诉记者,此前企业都是凭经验生产,哪个产品卖得好,就多生产一些,时间长了,仓库就会装不下,甚至影响资金周转。
  前来帮扶指导的认证老师唐雁平经过调研,帮助企业确定了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数量,引导企业根据订单生产,产品达到最高库存量就暂停生产。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约成本150万元。
  找症结,要精准“把脉”。在提升行动中,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制定调研诊断方案,要求认证机构选派专业对口老师,现场诊断,扫描“病灶”,精准发现企业“痛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提升。
  位于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河南润资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正鸿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是两家初创企业。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三级高级主办任艺峰介绍,这样的企业急需发展壮大,提升意愿强烈。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认证老师侯林多次入企,同吃同住,分别为两家企业找出问题40余个。“我们知道会存在不少问题,但没想到有这么多。”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找出问题,如何治本?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在调研中发现,中小微企业普遍规模小,管理不规范,缺乏专业人才。对此,该局要求认证机构针对企业不同岗位、存在的不同问题,改“大水漫灌”式培训为“精准滴灌”式帮扶,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激发企业负责人积极性,从而保障质量管理体系顺畅运行。
  遵循这一理念,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帮助润资、正鸿两家企业制作操作记录卡、工序流转卡,完善交接制度,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下一个人就不接手,通过制度约束让“工作干起来一下子就顺当了”。
帮出成效,把好“提升关”
  南阳的小艾草,如今已经做成了大产业。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家庭式、作坊式粗放管理,产品质检凭经验用手握,车间杂乱,仍是不少中小微企业的“通病”,这也造成这个产业“大而不强”。
  提升行动通过免费培训、“把脉问诊”,找出限制企业发展的“病因”,一企一策制定解决方案,跟进整改,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这对当地艾草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以前,南阳市东升艾绒厂生产过程随意,产品无统一标准,地摊式作业,库存混乱。参与提升行动后,该厂实施5S管理,编制艾条工艺流程、制绒作业指导书,推出艾叶艾绒艾条检验标准,产品合格率由93%上升到96%。其负责人朱和云感触颇深:“过去,很多客户来看看就走了。现在,客户来了基本都能留下,并且立刻签约。”
  同样通过提升行动走上“蝶变”之路的,还有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乡县振动产业。全县300余家振动机械企业,产业规模占比全国60%以上,却因产业链粗放、同质竞争严重而发展动能不足。
  新乡市将振动行业确定为提升行业、遴选试点企业后,导入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查堵点、补短板、破瓶颈,让产业有了从“制造”到“质造”的飞跃。“现在职工质量意识大大增强,产品返修率明显减少了。”新乡高服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贺占胥欣喜地告诉记者。
  作为全国较大的畜禽养殖设备生产基地,西平县年产养鸡设备1000万台套、养猪设备50万台套,产品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当地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员工质量意识薄弱。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经过调研,发现参与提升行动的企业普遍存在质量明白人缺乏、人员流动性大、未建立有效质量管理体系等问题。经过一企一策辅导,河南中州牧业养殖设备有限公司狠抓产品质量提升,返工率明显降低,仅优化库存管理一项,就为企业盘活资金90余万元。
  帮扶行不行,成效来说话。3年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雷打不动”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了解认证机构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该局对帮扶不到位的,摆出“黑脸”,及时对帮扶老师进行提醒警示;对企业配合不到位的,则提出批评,保证提升效果。
  此外,河南省市场监管局专门制定成效评估指南和成效考评办法,围绕16项考核指标打分,并把考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档次,根据考核结果和考评档次支付费用,激励认证机构创先争优。
  实践证明,通过接受集成服务,企业不断迸发发展新动能。河南润资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合格率从95%提升到100%;河南华洋电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人人都是“质量官”,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成功撬动大型电力企业订单。
  当前,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在重点谋划培育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8条产业链。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郝敬红表示,将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作为有力抓手,为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提供强大动能,促进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杨会玲 通讯员 毛渊磊 付 利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