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紧压实“两个责任” “食”刻守护“舌尖”安全
——廊坊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纪实
河北省廊坊市毗邻京津,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称。特殊的区位优势、宜居的自然环境、便捷的交通网络,使这座仅有6429平方公里的城市常住人口达到550余万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保障广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成为摆在历届廊坊市委、政府面前一道常研常新、常思常明的课题。
自2021年11月被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列入第四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推荐城市名单以来,廊坊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四个最严”要求,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取得了良好成效。
坚持高位统筹,坚决扛起食品安全政治责任
廊坊毗邻京津,食品安全工作尤为重要。2022年9月,国务院食安委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地落实的意见》,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分别就进一步压紧压实“两个责任”作出明确要求。
廊坊把两个文件落实作为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的治本之策,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拼搏意识,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使命感,全力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落细落到位。
廊坊市委、市政府始终将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来安排部署,主要负责同志先后13次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批示,5次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现场调研。明确将其列为市委全会、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第一时间印发创建实施方案,组建由市长任总指挥的创建工作指挥部,下设“一办七组”,设立市食安创建办集中办公,组织各地各创建部门迅速开展创建工作,双轨并进,既打通了“纵向通道”,又织密了“横向网络”,构建“市创建指挥部牵头抓总,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条块结合”的创建工作体系。
市食安创建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启动“2023年攻坚行动”和“百日行动”,针对资料提报、点位创建、示范引领、创建宣传、领导访谈等重点创建任务,明确“时间表”,画出“路线图”,集中利用有限时间,打出“查、督、宣、树、训、投”组合拳,最大限度扩大创建成效。在全市建立运行包联督导、培训、定期例会、日报告、周台账、月排名、联络员、问题销号、动态评价、常态督导“十大”工作机制,同时开发“廊坊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管理系统”,“一键提报”动态推动现场创建。
“食品安全是最重大的民生问题,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廊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专题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推动党政同责落实到位,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廊坊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鸣飞向记者介绍。
建立“五位一体”工作机制,推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
为了切实推进食品安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两个责任”机制落地落实,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全覆盖、三年见成效”目标任务,全面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廊坊根据国务院食安办和省食安委的安排部署,制定实施“五位一体”工作机制。
党政抓总推进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以《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意见》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制规定》为纲领,对本地区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结合实际做到“两纳入三保障”,实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目标”,打通食品安全“最后一公里”,确保“两个责任”工作机制末端发力、终端见效。
食安办牵头组织机制。县(市、区)食安办负责本级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的总体谋划、统筹协调、具体实施和督查考核,要做到“五有”,即有计划、有评议、有培训、有宣传、有督查,不断推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
包保干部分级督导机制。各级包保干部严格履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抓好常态化防控、强化应急处置、加强宣传培训”四方面职责任务,按照“ABCD”四级分层分级包保督导,确保达到“1133”工作标准;落实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督导、半年进行一次信息反馈、年终进行一次总结的“三个时间节点”。
企业主责落实机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对食品安全承担主体责任,结合实际按照省局要求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做到“五到位”、办好“四件事”。“五到位”,即人员任命到位、培训考核到位、责任体系建立到位、制度保障到位、法律责任明确到位。办好“四件事”,即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年报告。
属地部门监管机制。市场监管部门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不得以包保责任代替监管责任,也不能以监管代替包保。要做到“四个要”,即年度业务工作计划要有“两个责任”的内容,日常监管要有“两个责任”的内容,对企业的监管、处罚、抽检等基本信息要及时与包保干部互通,对包保干部反馈的问题要及时督促企业整改落实。
为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走深走实,廊坊市分类制定市、县、乡、村四级包保台账及任务清单,形成包保干部与包保主体相对应的责任清单,实现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相互衔接、贯通协同。目前,廊坊市共有包保干部5400人,对58914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实现四级包保全覆盖。廊坊市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三清单一承诺”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每季度开展包保督导1次的制度要求,全市各级包保干部均已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与任务承诺书》。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包保覆盖率、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配备率、督导任务完成率、督导整改率、责任与任务承诺书上传率均为100%,督导问题发现率0.38%,食品相关主体共配备食品安全总监407名,食品安全员全部配备。同时,编制《包保干部工作手册》,督促企业制定风险管控清单,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依托廊坊师范学院打造食品安全培训基地,开展培训共20期。
“以培促学”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细落实。2023年8月31日,廊坊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的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暨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轮训活动圆满结束。本次培训聘请廊坊师范学院闫训友、周志国两位教授担任主讲,历时一个月时间,完成了所辖三区八市县的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现场培训工作,累计培训18场次。培训聚焦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深入讲解如何落实食品安全的属地责任、如何履行包保干部的职责;聚焦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深入讲解《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深入讲解如何履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聚焦加强智能监管,深入讲解“食安廊坊”App的操作使用流程,引导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注册“食安廊坊”App,确保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全覆盖推广使用。
运用“两书一函”,推进工作落实。坚持“治病于未发,固本于事后”,紧盯监督“入口端”。针对地方及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重视不够,食品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力、推进迟缓,本辖区或本部门行业领域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问题,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发提醒敦促函,提醒抓好风险辨识管控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对省有关部门反馈问题以及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督查、暗访、考核中发现的隐患问题,以及其他需要整改的情形,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出整改通知书,实行限期整改;对逾期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以及对列入市食品安全责任目标的主要工作进展缓慢,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等情形,由市食安委发出约谈通知书,及时进行约谈。
市食安办将“两书一函”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评议,对“两书一函”执行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并将结果纳入食品安全工作年度评议考核。2023年11月20日,市食安办就督导问题发现率偏低的情况,向广阳、安次、开发区、三河、香河、固安六县(市、区)印发提醒敦促函,督促整改。
把好市场准入关,提升食品生产许可效能
廊坊市始终严把食品安全准入关,加大证后监管力度,推动审批与监管无缝衔接,优化营商环境,与时俱进守护食品安全,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服务排忧解困。廊坊市行政审批局与市市场监管局(以下简称两局)联手持续发力,严格落实“四个最严”,推行“审管联动”机制,实现食品行政许可与证后监管无缝衔接,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服务,紧抓“安全主体责任”这一核心,服务为民,服务为企。
率先创新联动机制。两局联合出台《廊坊市食品生产许可审批与监管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协同会商、信息反馈、违法案件查处通报、对接督查调度“五大”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生产许可与监管的双向信息反馈机制,形成分工明确、沟通顺畅、齐抓共管的格局,提升保证食品安全的工作效能。
率先制定审查细则。为积极承接北京外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推动京津冀食品产业协同发展,针对本市营养运动食品审批监管空白局面,两局联合廊坊市食品检验所和省、市食品安全专家,根据运动营养食品发展前景、产品风险点、企业需求等实际,多次对企业厂区厂房、生产线、实验室、研发中心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经多方研究,制定全省第一个《河北省运动营养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方案(试行)》,为企业落户和许可审批、证后监管提供有力依据,帮助固安康比特体育科技有限公司顺利落户固安县产业园区。2020年,固安康比特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取得全省第一张运动营养食品生产许可证,推动了廊坊市运动营养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率先维护企业权益。两局以服务企业为落脚点,以维护企业权益为支撑点,为企业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提供坚实服务保障。针对恶意投诉举报小仙炖霸州食品有限公司产品事件,两局迅速行动,依法依规对小仙炖霸州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并对企业产品进行抽检全项检测。经检查,企业符合许可条件,产品检验合格,不存在消费者投诉的相关违法问题。两局多途径高效率解决企业难题,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强化主体责任,助推食品企业提质升级
2023年以来,廊坊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心工作,以落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为抓手,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助推全市食品生产企业提质升级。
从培训上入手,确保“关键少数”知责于心。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全市483家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集中开展培训3期,发放企业主体责任“明白纸”,解决食品生产企业在落实主体责任过程中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的问题,督促企业真正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加快推进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食品安全责任落实机制。
在帮扶中促进,推动“重要岗位”担责于身。采取上门指导、集中观摩等方式,因企施策,逐一制定具体的帮扶方案,指导企业制定完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风险防控管理机制,明确相关岗位职责,督促企业真正把主体责任抓在手上,做好“三件事”,记好“三本账”,将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嵌入式”融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确保规范运行。同时,统一制作公示栏,在显著位置公示,明确承诺责任人,“晒”出企业食品安全责任,“亮”出企业抓好食品安全决心。
在监管中提升,促进企业全员履责于行。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开展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专项检查行动,深入查找企业在落实主体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对全市483家食品生产企业“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检查“日管控”各项记录,进行监督验证;检查“周排查”各个岗位职责落实情况;检查“月调度”协调解决了哪些问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到位,确保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在行动上。进一步提升企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开展“千企万坊”帮扶行动,着力解决食品生产主体急难愁盼问题
2023年以来,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和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开展食品生产“千企万坊”帮扶行动的工作要求,廊坊市市场监管局聚焦食品生产主体急难愁盼问题,对全市有需求的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开展帮扶,持续助力食品生产主体提质增效。
廊坊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均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任务,重点针对需要助力纾困、精准帮扶的生产主体,明确每个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帮扶食品生产企业不少于2家、帮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不少于4家。截至目前,全市完成帮扶主体食品生产企业33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46家,帮扶取得明显成效。
其中,文安县市场监管局成功帮助庆浈、虹美、乐谷3家新建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安次区市场监管局帮扶专班多次深入留一手食品厂、杨税务老鲁味熟食店、落垡小雒熟食加工部等3家特色食品小作坊,帮助其在规划厂房、改进设备设施、更新产品包装等方面提档升级,帮扶指导办理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助力乡村振兴。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防”大于“治”,监管要“跑”在风险前面。廊坊市市场监管局制定《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模板,针对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风险实际控制点对症施策,“一坊一档”“一企一策”制定帮扶措施和台账,积极培育示范小作坊,引导小作坊增强商标品牌保护意识,助力小作坊产品转换“地摊”身份。针对河北古福食品有限公司连续多批次抽检不合格被纳入省局、市局重点监管的多家企业,联合食品安全协会组建“千企万坊”帮扶专家队伍,现场为19家企业“全面体检”,在原料入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成品出厂检验等方面提出整改建议210多条,达到了“号准脉、开良方、治顽疾”的目的。
为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廊坊市市场监管局以企业满意度为“标尺”,积极开展规范管理,聚焦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实施“民生工程”。对各地特色食品小作坊环境卫生、原料验收、索证索票、生产记录、追溯管理等重点环节开展现场帮扶,督促小作坊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促进食品小作坊依法依规生产,引导小作坊做优做强。
严把食品安全源头关,靶向精准施策守底线
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健康,是衡量一座城市居民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指标。廊坊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一起抓,注重“保安全”和“提质量”两手硬,筑牢食品安全源头底线,有力推动全市食品生产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筑牢食品安全责任“关键点”。制定出台并深入落实《关于推动食品生产环节“两个责任”落实落细的通知》要求,走进基层,走进企业,点对点、面对面与11个县市170名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以及483家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加强学习,推动形成“新思想引领、一级商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新格局,有效打通落实食品生产环节“两个责任”关键点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精耕细作锁住“风险点”。持续深入落实《廊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食品生产领域风险隐患防控的通知》要求,结合区域食品生产主要类别和重点品种,按照“一域一档”“一品一策”的要求,落实28个食品大类的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推动形成第三方专业资质检测专家、食品生产安全专家、食品企业标准评审专家组成专家组,市场监管部门监管人员及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协同参与的“一企一策”食品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纾困排查机制。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增强底线危机意识,限时整改到位到人,确保原料进货、生产过程控制、成品半成品储存、出厂检验等“风险点”整改落实到位。
找准食品安全监管“合力点”。围绕地方特色和重点食品,制定出台并深入开展肉制品、白酒、大米、食用植物油、食糖、粮食加工品、食品添加剂、月饼、糕点等“保安全”“提质量”专项整治行动,主动出击、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两超一非”违法违规行为,有效推动食品生产环节“两个责任”落实落细,维护了企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创新监管手段,不断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是市场监管工作的一个重要出发点。2023年以来,廊坊市不断强化智慧监管,加快推进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形成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自查、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综合管理体系。以信用赋能食品生产监管,提升监管精准性、协同性和规范化水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同时,举办京津冀食品安全事故联合应急演练,不断深化京津冀区域食品安全协同监管,推动提升区域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处置能力。
强化智慧监管。廊坊打造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综合平台,77384家企业建立电子监管信用档案。率先在全省推行学校“互联网+明厨亮灶”智能抓拍“电子眼”,将后厨关键环节晒在“阳光”下。目前,全市1476家“学校食堂”被纳入非现场电子监管,覆盖率达100%。
在廊坊开发区某幼儿园食堂,操作间、留样室、主食间、洗消间等一应俱全,工作人员身着洁净工作服在操作间内有序地准备着学生的午餐,食堂大厅墙上的显示器实时播放后厨人员的一举一动。
“每个操作间都安装了摄像头,这样咱们发现问题的时候,也能找到厨房的工作问题出在哪里。”廊坊开发区某幼儿园执行园长王若男说。
近年来,廊坊开发区在各学校食堂储存区、加工区、烹饪区、餐具清洗消毒区等区域分别安装监控摄像头,将“明厨亮灶”人工远程实时监看平台升级为“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信息化平台,自动抓拍违法违规行为,自动推送违法行为至相应餐饮单位,并督促餐饮单位及时上传整改情况。据统计,廊坊开发区43家学校已实现智慧监管全覆盖。
“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以数字化赋能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打造食材安全可溯、操作加工可视、风险隐患可控的智慧监管模式,实现‘视频监控、全程监督、精准监管’,切实保障师生就餐安全。”廊坊市开发区市场监管局三级主办卢立冬表示。
赋能信用监管。率先在食品生产领域建立信用风险分级分类模型,多方位多角度探索实施“信用+监管、信用+金融、信用+帮扶”,推动食品安全持续健康循环发展。目前,应用信用风险分级分类模型将全市食品生产企业予以分类,其中A类283户、B类168户、C类21户、D类4户,同时向保险公司推送信用良好的企业信息200余条,为信用记录良好的206家公司投保食安险。
积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深化京津冀跨区域监管协作,2023年11月21日,举办京津冀食品安全事故联合应急演练,推动提升区域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处置能力。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在廊坊市签署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协议,并召开首届京津冀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风险会商会议,积极推动区域间食品安全信息互通、会商研判、预警交流、风险防控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京津冀区域间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共建共享新格局。
目前,廊坊市已顺利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省级初评,全市上下凝聚共识,为国家级验收做好充分准备。宁鸣飞表示:“下一步,我们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决筑牢食品安全每一道防线。进一步强化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突出风险隐患治理,加强基础和基层建设,加快推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保障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本报记者 袁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