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再出发
春天的中国,到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4月20日,走过15个春秋的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如约而至。连日来,一场场精彩的活动纷至沓来,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历程与成就,用一张张优异的答卷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主题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正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题中之义。
过去的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战略、重要部署中,都有知识产权的身影。《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中众多内容涉及知识产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也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要求。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商标、专利等领域执法职责继续由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承担”。这些部署和要求为市场监管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023年,市场监管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按照“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力守护创新环境。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制定了《关于新时代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的意见》,明确知识产权执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支撑保障;起草《关于标准必要专利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推动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协同发展,鼓励创新;出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持续开展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工作,加强知识产权领域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为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提供更严密、更全面的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是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的应有之义。2023年,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假冒知名品牌、恶意申请商标注册、违规代理等违法行为,共查办知识产权违法案件4.4万件;开展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集中销毁涉案商品4700余吨,持续释放执法办案的震慑效应,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十二,拥有24个全球顶级科技集群,是集群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中国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也不断增强,世界知识产权日和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参与度越来越高。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征程再启未来可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新质生产力”成为两会热词之后,知识产权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飞跃发展的重要性也成为各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系,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让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抓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与知识产权密不可分,与市场监管多项职能紧密相关,也对进一步做好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历史不负奋斗者,未来属于创新者。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让我们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知识产权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向“新”而行再出发,为答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答卷贡献市场监管力量与智慧。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