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增效
——广东省江门市全面打造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生态综述

2023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6件,比上年增长45%,增速排名全省第三、珠三角地区第一;在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中,以98.4分再度获评优秀等次;连续第三年举办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现倍增,质押数量和金额均排名全省前列……一份份亮眼成绩答卷的背后,凝聚着广东省江门市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的不懈努力。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023年以来,江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着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奋力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
2024年1月,江门市获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据悉,江门市将高标准开展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增效。
成果转化创新推进
2023年,江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现倍增,共计质押732笔,排名全国第十四、全省第三,比上年增长156.8%;质押登记金额达199亿元,排名全国第十二、全省第五,比上年增长124.9%。
“我们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租投联动,推进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3家企业率先获得放款2600万元。”江门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将其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改革任务、重点工作任务和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始终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谋划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工作;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党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等,研究部署知识产权工作。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江门市政府联合印发共建方案,推出13条举措,支持江门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创造储备快速增加
2023年,江门市成功举办第三届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发现、筛选出一批技术领先、市场潜力大、专利价值优势明显的创新项目。2023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540件,比上年增长30.2%。截至2023年底,江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960件。此外,江门市1家企业获首届“湾商赛”金奖,3项专利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3家。
知识产权既是创新成果的保护网,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江门市加强地理标志培育,“台山蚝”“台山青蟹”分别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全市地理标志商标数量达到8件。广东省地理标志协会与丽宫国际联合创建广东省新会陈皮地理标志驿站,成为全省首批2个地理标志驿站之一。全市530家企业获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用标数量超过1400万个,均居全省首位。积极争取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支持,在全省统一开展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集全省系统之力护航新会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
公共服务效能提升
江门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作为全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为各类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综合性服务。江门市建设5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打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中心,入选广东省知识产权基层改革创新举措,并在全省范围复制推广。组织创新企业前往深圳、广州标杆企业学习知识产权工作经验,举办知识产权培训活动,激发高层次人才创新活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江门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牵头珠三角九市市场监管局,签订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2023年,促成8个专利侵权纠纷案达成调解协议并获司法确认,开创广东省专利系列案件批量获司法确认先例。同年4月,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正式揭牌成立并常态化运作。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全面打造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生态,为江门高质量发展贡献知识产权力量。”江门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黄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