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的“突围”之路

——看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建设标准化创新示范县的生动实践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4年05月23日 A6 版)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
  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版图上,滚滚西辽河经年冲刷,孕育出一片片物产丰饶之地。通辽市开鲁县就坐落在这块肥田沃土之上。
  这里是位于世界黄金玉米带上的“粮仓”,是全国知名的“零毒素”玉米产区、国家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是年产50万头科尔沁牛的优良牧场;是香辣天下的“椒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开鲁红干椒,以60万亩、年15亿公斤的产量,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域红辣椒产区、国家级出口红辣椒质量安全示范区……
  在这样一个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势头正盛的地区,如何寻求并走出一条推进县域经济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是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

让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
  2024年1月,借市场监管总局提出的“鼓励内蒙古盟市、旗县开展全域标准化建设试点”的强劲东风,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与通辽市政府在开鲁县共同主办了以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标准开鲁”县域样板——开鲁县建设标准化创新示范县活动。明确提出,推动标准化深入发展,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标准全覆盖,努力探索实践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标准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日益凸显。要加快推动构建以县域为核心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实现标准化全领域覆盖。”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冯晔说。“科学把握县域功能定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标准引领县域经济走上现代化之路,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内蒙古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贾双文说。
  2023年,内蒙古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在探索标准化服务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中,与开鲁县密切开展了“院县”合作。双方合作以来,内蒙古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精选专家团队深入开鲁县生产一线,精准掌握县域发展需求,与当地携手探索县域“标准化+”模式。
  让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内蒙古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围绕县域重点产业领域,科学构建新型“开鲁标准”体系,相继研制出了羊草、鸡心果、黄玉米产品加工、肉牛、红干椒等一系列标准体系,完成了优质羊草、开鲁鸡心果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各1部,通辽黄玉米产品加工标准体系建设规划1部,《牛肉酱》《牛肉酱加工技术规程》企业标准2项。
  以“蒙”字标为牵引,制定《“蒙”字标农产品认证开鲁辣椒酱》《“蒙”字标农产品认证开鲁辣椒粉》2项团体标准,不断推动“开鲁红干椒”“开鲁玉米”“开鲁牛肉”“开鲁鸡心果”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荐6家企业参与了“蒙”字标认证,内蒙古草原牛王肉业有限公司完成“蒙”字标认证,还推动“开鲁鸡心果”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在打造乡村振兴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中,围绕文化旅游、养老服务和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开展了麦新纪念馆文化旅游业、开鲁县中心敬老院养老服务、吉日嘎郎吐镇农村综合改革、政务服务中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4项自治区级标准化试点工作。
  为了向数据要产能,内蒙古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为开鲁县打造出了涵盖数据汇总、经营主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执行标准、知识产权、科研成果转化、质量基础服务等8个板块的标准化数字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注册量达14万多用户。

把标准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经济强。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批复开鲁县建设自治区标准化创新示范县以来,开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紧密结合产业基础和地区实际,推动标准化与工业、农牧业、服务业以及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不断放大标准化服务“乘数效应”。
  开鲁县委书记王凤森说:“开鲁县聚焦放大生态绿色比较优势,在科技兴业、三产融合上做文章,围绕玉米、红干椒、肉牛、林果、文旅五大宝藏产业,引进新质生产力,把标准化作为产业发展的‘金钥匙’,将建设标准化创新发展‘开鲁样板’作为‘强县富民’的抓手,助力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落地显效和标准化手段的大面积推广运用,“标准开鲁”县域样板结出了累累硕果。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
  引进玉米生物科技企业34家,形成了6个系列160个品种的产业集群,2023年刷新“千亩片”亩产纪录1246.65公斤、“万亩片”亩产纪录1096.54公斤。
  2023年“开鲁鸡心果”产量3000万公斤,实现产值2.4亿元,增长77.1%。拥有全国唯一的供港水果基地认证,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鸡心果之乡”称号。
  成为全国最大县域红辣椒产区,国家级出口红辣椒质量安全示范区,干椒出口占全国一半。销往国内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口新加坡、韩国、日本、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5万多人依托红干椒年务工收入3.6亿元,1.6万人依托红干椒从事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就业创业。
  本土品牌“草原牛王”荣获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证书,眼肉牛排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23年,全县肉牛存栏27.4万头,建成规模以上养殖场309个,标准化养殖比例达到43%。
  打造“红色麦新”“绿色开鲁”的“双核心”品牌,全县规划文旅景区景点67处,康养文旅综合体等重点项目22个,推动用文旅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把“标准化+”实实在在落在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
  “开鲁县开展的标准化创新示范县试点项目,是全面推动标准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标准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通辽市委常委、副市长魏洪涛说。
  “发挥职能优势,承担社会责任,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打造开鲁县标准化创新示范县的实践,将‘标准化+’实实在在落实到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贾双文说。据了解,内蒙古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正在为打造阿尔山市绿色小城、土默特左旗“五彩土默特”等区域品牌,提供高质量标准化技术服务。
  开鲁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洋表示,开鲁县将以标准化创新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坚持“有标贯标、无标创标”的工作思路,继续探索推进“标准化+”模式,全面推进工业、农牧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标准化建设,以全域高标准提升全域高质量。

□丁晓翠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