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通报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

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举措上榜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4年05月30日 A1 版)

  本报讯 (记者 王国明)国务院办公厅近日通报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北京市数字赋能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便利外商投资”“上海市上线‘一窗通’网上服务平台,实现企业注销‘网上下单’”“河南省濮阳市‘一码集成’激活企业开办新质效”“广东省建立企业信用修复‘一口受理、一次办成’机制”等市场监管部门的典型经验做法榜上有名。
  据悉,今年4月8日至19日,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对北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海南、重庆、四川、陕西、青海、新疆20个省(区、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
  从总体看,各地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等方面,创新实施了一大批好举措好做法,取得积极成效。
  北京市数字赋能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便利外商投资。目前,已实现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全程网办、一网通办,大大减少跨境身份公证认证文书流转和邮寄时间,将外商投资企业的开办时间从2至3个月缩短至最快1天。
  上海市上线“一窗通”网上服务平台,实现企业注销“网上下单”。一是流程再造,企业在线填报注销申请信息。二是透明规范,集中反馈办理流程、要求和进度,实现注销登记服务“一口清”。三是便捷减费,简化部门信息采集和材料提交要求。四是智能增效,实现智能化分类处置,引导经营主体按照最优方案办理。
  河南省濮阳市“一码集成”激活企业开办新质效。实行“承诺准营即入制”。在全省首创“一码集成”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将许可证以“二维码”形式加载到营业执照上,实现“一企一照、一照准营”。持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实现便利准入与后续监管有效衔接。
  广东省建立企业信用修复“一口受理、一次办成”机制。针对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3类信息修复,梳理优化不同信用平台间的修复标准、文书和流程。通过信用广东平台统一整合归集全省3类信用修复数据,依托省“一网共享”平台、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广东)等平台实现数据跨部门、跨层级共享互认。制定并在线上线下渠道公布失信信息修复指引“一张图”,明确申请条件、材料、流程、时限等内容。
  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探索创新、深化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