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促进区域协同创新

成渝综合交通标准体系专题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4年05月30日 A7 版)

  本报讯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要建立国家统筹的区域标准化工作机制,把区域发展标准需求纳入国家标准体系建设。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重庆市政府和四川省政府共同制定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日前发布,该标准体系在推动成渝交通一体化发展方面重点部署了哪些内容?对加快形成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将产生怎样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如何做好区域性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同?在交通运输部举行的成渝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这些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徐文强表示,成渝综合交通标准体系聚焦交通运输主动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着眼于推动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强合作,是促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协调共建的创新实践。该体系将从提高综合交通网建设质量、提升出行服务品质、促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打造协同治理样板、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推动成渝交通一体化发展。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今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首位。如何以标准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徐文强表示,将研究高速公路智能化、内河码头自动化等标准,统一汽车充换电设施和加氢设施运营服务标准,服务智慧公路、智慧港口建设,推动交能融合,鼓励发展无人驾驶和低空经济,显著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此次标准体系的发布,能够对加快形成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产生怎样的支撑和促进作用?针对这个问题,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胡洪波表示,成渝综合交通标准体系充分考虑了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及智能化技术在运输服务中的重点应用需求,将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加快智慧公路、智慧港口、交能融合等领域标准供给与实施;提升运输服务质量效能,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发展态势,强化车路协同等标准制定修订,促进智慧出行和智慧物流发展;数智赋能交通高效治理,通过协同制定实施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标准,为川渝两地交通协同治理提供支撑。
  “我们将继续与重庆携手共进,加快以上方面标准的研制,将新技术、新模式融入区域标准建设,推动成渝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智能、便捷、高效。”胡洪波说。
  成渝综合交通标准体系是面向区域协调发展的标准顶层设计,对于如何做好区域性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同,徐文强表示,一方面,强化服务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实施应用,通过积极吸收区域协同的先行先试经验,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区域地方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坚持突出地方特色,符合当地实际,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区域性地方标准制定过程中,鼓励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有的技术内容直接引用,确保标准协调一致。

□青 云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