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










编者按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起火事故频发,电池产品质量安全和规范使用至关重要。作为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凭借其小巧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受到较多消费者青睐。但是,个别商家为了迎合部分消费者对速度和使用频率的要求,擅自改变电池参数,给安全骑行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及电池产品质量监管,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经营秩序,连日来,浙江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强化源头防范,以更实的措施、更细的工作、更严的要求,确保电动自行车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庆元:用好“加法”强化监管
庆元县市场监管局聚焦电动自行车销售领域问题源头,通过约谈经营单位、宣贯政策法规标准、加强日常检查、开展质量安全监督抽检等方式,用好“加法”强化监管,压实销售单位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管理+整治”,压实安全责任。结合“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落实情况,督促销售单位严格执行进出货查验制度,发布经营单位突出问题清单,提示开展自查自纠,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全面摸排销售、维修单位经营情况,通过明察暗访,突击走访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44个。
“抽查+执法”,形成有效震慑。开展电动自行车及其相关产品抽检,联合公安、交警、消防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重点检查在售电动自行车是否存在非法改装、拼装、篡改车速限速装置等违法违规行为,促使经营主体深刻认识并切实履行责任。目前,共开展电动自行车及相关产品监督抽查10批次,已查处4起违法行为。
“培训+约谈”,增强安全意识。制作宣传手册,指导电动自行车销售单位梳理风险管控清单,制定“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登记册,做好日常自查。约谈相关经营单位41家,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并上墙公示,接受消费者监督。
□毛静薇
衢州:消除重点领域安全隐患
今年以来,衢州市市场监管局全面开展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切实消除生产、销售、即时配送等重点领域电动自行车安全突出隐患,有效遏制质量安全违法行为。
针对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易引发火灾的突出问题,该局紧盯擅自改装原厂电气配件、拆改限速、外设蓄电池托架、改造蓄电池槽盒、更换大容量蓄电池等重点,通过产品抽检、现场计量、专家检查等方式丰富执法检查手段,集中纠治一批违法违规行为。针对电动自行车进梯入户的消防突出风险,该局积极将乘客电梯安装“电动自行车阻入系统”纳入全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突出风险专项整治行动,今年6月下旬全面实施安装以来,成功加装“电动自行车阻入+物联智控系统”电梯1520台,预计9月底前完成5000台安装任务,推动以“智慧之眼”紧盯电梯安全。
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以来,衢州市共完成电动自行车检验45批次、充电器检验23批次、蓄电池检验17批次;累计立案112起,查扣电动自行车118辆,没收电动自行车28辆,罚没款21.12万元;督促指导即时配送企业更换非标车、还原加装车271辆。
□刘益颖
海宁:全方位排查守牢质量安全底线
为加强电动自行车及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化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今年以来,海宁市市场监管局扎实推进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方位排查质量安全隐患,守牢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该局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全面摸清403家电动自行车销售单位和66家维修点的经营主体底数。制作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单位公示牌,要求电动自行车销售单位“两员”名单、岗位职责、风险管控清单等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开展“两员”监督抽考,进一步压实电动自行车销售单位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以集中“约谈+培训”的方式,召开 7场电动自行车经营户宣贯培训会,发放告诫书、倡议书,签订承诺书,张贴宣传海报等,全面营造浓厚氛围。
同时,将电动自行车及相关产品列入重点工业产品目录和年度监督抽查计划,坚持问题导向,开展靶向抽检。加强执法检查,重点打击非法改装、加装电动自行车,外设蓄电池托架,解码提速等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已检查经营主体594家次,立案查处电动自行车质量违法案件24起。
□黄小鸣
绍兴:全面推动全链条整治
自全省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以来,绍兴市市场监管局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成立工作专班,全面加强全市市场监管领域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
成立专班,压实工作责任。根据省局工作部署,迅速制定全市系统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任务清单,组建以局长为召集人的工作专班,成立6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清单式推进工作实施。召开3次全市工作推进会和1次部门会商会,全面部署工作任务,切实压实工作责任。
摸清底数,加强督导检查。依托浙江e行在线逐一核查活跃商户,经多轮次摸排,确定全市电动自行车销售单位1403家、锂离子蓄电池销售单位261家、充电器销售单位1229家、纯维修点196家。该局主要领导带队,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专项检查。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检查销售单位3226家次,约谈529家,发现并整改问题242个。
重拳出击,加大打击力度。市县协同,开展专项督导,督促销售单位配备“两员”,落实工作机制,严厉查处销售不合格电动自行车类产品等违法行为。按品牌、品类全覆盖要求开展监督抽查和执法抽查,目前全市已抽查电动自行车89批次,不合格60批次,立案查处电动自行车类产品质量不合格案件63起,罚没款16.5万元。
□范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