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棉花生产过程监测质量提升试点研讨活动举办
本报讯 7月19日,黄河流域棉花生产过程监测质量提升试点研讨活动在山东省济宁市举办。全国主要产棉省区纤维监测机构、山东省内纤维监测机构负责同志及棉花相关行业单位、科研院所专家代表,共50余人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分现场观摩和交流研讨两个环节,旨在实地检验试点工作成效,探讨交流质量监测模式,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做法。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前往金乡县化雨镇金春雨种业公司育种基地实地观摩试点棉花种植区。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着眼于内地棉花,立足金乡县“蒜套棉”农业种植特色,依托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和济宁市质量计量检验检测研究院,开展黄河流域棉花质量提升监测试点。试点工作聚焦群众在棉花品种选育、种植管理、收购加工等环节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提高棉花质量、促进棉农增收为目标,探索创新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监测工作模式,积极推动棉花优良品种选育推广、种植管理科学高效、加工工艺优化提升,为黄河流域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先后发布《蒜(麦)后直播早熟棉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大蒜—棉花一年两作双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蒜套棉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3项山东省地方标准,带动金乡县蒜套棉种植面积增加8000余亩、短季棉种植面积增加10000余亩,推动棉花亩产量增加200余斤,每亩收益提高800余元,棉农和棉花生产加工企业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人员交流各自经验做法,研究分析棉花质量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下一步提升棉花质量、更好服务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晁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