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标准化创新发展“龙江样板”

——黑龙江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建设纵览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4年07月30日 A4 版)

  □


  □

  编者按
  
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黑龙江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标准化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黑龙江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引领、标准先行,加快推进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建设,着力探索服务现代化龙江建设的新机制、新路径、新举措,统筹推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建设,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厚植竞争新优势,全力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23年1月,黑龙江省被纳入全国首批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自纳入伊始,黑龙江便扎实推动《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建设。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全省上下紧盯《黑龙江省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总目标,采用一个省级专班牵头抓总,各地市、行业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1+7”工作模式,加快完善标准化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以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标准攻坚工程”“先进制造标准强基工程”“冰雪产业标准提质工程”“科技创新标准引领工程”“标准国际化融通工程”“绿色低碳标准提升工程”“共同富裕标准化示范工程”“社会治理标准提升工程”八项标准化工程为牵引,采取“加强省部战略合作”“制定标准化激励政策”等五项创新举措,开辟“强化兴边富民标准支撑”“开展北大荒农垦标准引领,垦地共建”等六条新路径,建立“区域标准协同工作机制”“技术专利标准导航机制”等六项新机制。
  截至今年6月底,黑龙江省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458项,已完成总任务的76.3%;完成和在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40个,已完成总任务的80%;重点培育优质团体标准277项,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超过5万项,提前实现总任务目标。
  黑龙江省积极探索实现标准化工作“四个转变”,已初步形成“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格局。全省13个地市结合各自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在推动标准化工作实现“四个转变”实践中各放异彩。

哈尔滨市

  标准提质,驱动产业升级。全市企事业单位主导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19项、行业标准43项。聚焦“4567”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六个龙江”建设,促进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哈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50项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其高速线棒材产品国内市场份额达75%以上。同时,哈尔滨市因地制宜,以标准引领冰雪产业提档升级,持续发挥“尔滨热”效应,发布冰雪领域市级地方标准3项,主导制定省级地方标准9项,正在研制15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获批创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标准引领,带动制造业创新。哈尔滨市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对重点企业科技项目实施全流程跟踪服务,一批科研项目在结题前转化为标准,引领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铝合金7055板材”项目转化为国家标准《高强高韧型Al—Zn—Mg—Cu系铝合金板材》,实现我国大型客机材料自主保障,成果转化金额达5000万元。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华龙一号核电汽轮机组和关键设备研制”项目转化为《核电厂凝汽器在线检漏系统技术要求》等2项行业标准,提高了核电关键设备的维护能力。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电石出炉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等2项团体标准。
  标准实施,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哈尔滨市注重发挥标准效能,促进效率提升和绿色发展。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端智能仪表装配和检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转化为企业标准1项、国际标准1项,通过标准的实施应用,在提质增效的同时,使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2.2%。地方标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编制指南》《既有公共建筑超低能耗节能改造设计标准》的应用实施,为推动地方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制定的3项“绿色制造”相关国家标准即将实施。
  标准融通,促进国际化跃升。驻哈单位承担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1个、国际标准组织国内技术对口单位16个。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导参与制修订IEC 62057—3:2023《电能表 测试设备、技术和步骤 第3部分:电能表自动化试验系统(AMTS)》等国际标准10项。哈尔滨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制定的国家标准《冰雪景观建筑技术标准》被芬兰等国采用。

齐齐哈尔市

  加快向多领域标准化拓展。齐齐哈尔市推进烤肉产业标准化,建立肉牛养殖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收集链上标准138项,制定烤肉省级地方标准1项,自我声明公开团体标准3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政务服务中心创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推进文化旅游标准化,加强龙沙公园等3个省级文化和旅游标准化试点建设,构建了服务标准体系,涵盖通用基础、服务保障等各类标准378项。
  加快向现代农业标准化推进。该市申报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打造北纬47°鲜食玉米、泰来大米、梅里斯洋葱、依安白鹅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铁锋区扎龙镇创建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构建了涵盖旅游发展、垃圾治理、村貌提升等19个子体系,包括各类标准226项。龙江阜丰等8家企业成为标准创新型企业(初级)。
  加快向国际标准化迈进。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获批国际标准化组织冰球设备和设施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企业标准《冰刀鞋》连续两年获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参与制定国际标准《薄壁金属容器 词汇和分类 第2部分:通用罐》,主导制定的团体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骨桥蛋白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填补了国际空白。

牡丹江市

  助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牡丹江恒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制定的2项国家标准和主导制定的1项行业标准发布。3项冰雪产业省级地方标准获批立项,其中《冰上马拉松赛事组织服务规范》发布实施。发布《食用菌种质资源维护管理技术规程》等27项食用菌和22项中草药种植相关地方标准。
  发挥标准化试点示范作用。牡丹江市唐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建的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穆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通过专家评审并公示。省级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省冷水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省寒地食(药)用菌栽培标准化示范区、省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
  推动绿色低碳标准化建设。制定《牡丹江市餐饮节约行为规范》地方标准,以标准引导餐饮业健康发展。发布《食用菌废弃菌渣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等7项地方标准,为开展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提供标准支撑。
  强化标准支撑贸易便利化。建立绥芬河标准信息服务站,向自贸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标准信息服务。组织18家绥芬河边境旅游企业参加中俄双语团体标准——《跨境研学旅游服务规范》宣贯,引导跨境研学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佳木斯市

  推动农业标准化提档。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佳木斯分院、佳木斯骥驰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导参与制修订《稻谷干燥技术规范》《农林拖拉机 窄轮距轮式拖拉机翻滚防护装置 第2部分:后置式》等5项农业机械领域相关国家标准。佳木斯瑞琪绿色农业有限公司、桦川县富桦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健之源黑蜂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农业农村部首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赋能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10项执行标准获得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自黑龙江省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以来,该公司主导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12项,其参与制定的2项绿色制造领域国家标准即将实施,大中型防爆电机数字化车间标准应用试点入围首批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名单。
  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汤原县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以来,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年均销售额增长11.7%。同江市综合减灾社区建设标准化试点正式获批国家级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

大庆市

  建立全链条共治机制。大庆市发挥市级标准化协调推进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围绕落实八项标准化工程任务,成立工作专班,制定议事规则,形成专班办公室牵头带动、县区部门高效推进、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的工作态势。
  建立全方位推进机制。聚焦石油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等骨干企业主导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28项、行业标准23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高采收率分委会(ISO/TC67/SC10)秘书处落户大庆油田。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全市192家企业,对标数361个,居全省第2位。
  建立全领域示范机制。聚焦高新技术产业、智能制造、农业等领域,申报国家级试点项目8个。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城市(商贸流通专项)。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获批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点。肇源县鲶鱼沟万基谷物加工公司获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黑龙江省发现者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批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完成公示。

鸡西市

  强化高质量标准供给。鸡西市主导参与制修订《鳞片石墨》等3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8项、市级地方标准23项;自我声明公开团体标准4项。省级地方标准《龙江传统美食 鸡西大冷面》通过专家组审定。团体标准《鸡西特色餐饮名店评价规范》形成征求意见稿。
  推动标准化试点建设。大唐鸡西第二热电有限公司国家级煤矸石疏干水发电节能标准化示范创建项目、鸡西市龙妹家政服务中心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鸡东县顺发米业省级绿色水稻种植与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鸡西市社会福利院、市铁路地区中心医院、市应急保障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试点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标准支撑引领作用。该市42家企业制定实施的56项标准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标准水平。石墨产业标准体系持续完善。黑龙江珍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评标准创新型企业(初级)。

双鸭山市

  扩大标准有效供给。双鸭山市制定地方标准28项,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263项。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参与起草《钻探用无缝钢管》等2项国家标准,《高炉炉顶均压煤气及休风煤气回收技术要求》等6项行业标准。
  助力地方产品质量升级。开展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蜂产品、大米、糯玉米、挂面四大类产品的13个品牌获得“黑土优品”标识授权。饶河东北黑蜂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被评为典型案例。组织肥料、煤化工等相关企业开展对标达标,43家企业的99项产品完成对标达标。
  建立四大煤城协作机制。双鸭山、鸡西、七台河、鹤岗四城举办创新研讨会,签订《四大煤城矿山生态修复区域协同标准化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标准化合作机制提档升级,助力四大煤城转型发展。

伊春市

  标准支撑,助力森林食品产业发展。初步构建《伊春市森林食品产品标准体系》,为生态特色食品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供标准支撑。推进白桦树汁等3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申报备案。
  标准赋能,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完成2项省级地方标准和3项市级地方标准制定。14家企业完成18项标准对标达标。1家企业创建标准创新型企业(初级)。建龙西林钢铁有限公司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2项。
  标准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组织伊春药业和菁桦生物科技两家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对《强对流天气等级》标准的实施应用进行评估。持续推进“四级五十七同”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

七台河市

  试点示范创建有成果。七台河市创建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26项。国家级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通过验收。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生态文明城市标准化创新综合试点落户该市。煤化工循环经济、家政服务两个国家级示范项目填补全省工业、服务业领域示范项目空白。
  标准研制工作有进展。主导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25项。七台河市塌陷监测防治工程研究所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矿区地下水含水层破坏危害程度评价规范》正式实施。《精品主题冰雪旅游线路基本条件》等2项省级地方标准获批立项。
  标准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该市18家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人员参加了全国标准编审职业技能培训。七台河市宏伟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民营企业成为标准创新型企业(初级)。大唐七台河发电公司获评5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鹤岗市

  助力传统优势产业标准升级。中国五矿集团(黑龙江)主导修订国家标准《鳞片石墨》。9家企业参与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对标达标产品9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华升石墨、龙江酒业等企业将自主核心专利融入技术标准。
  开展绿色生产生活标准化建设。推动实施《绿色产品评价通则》,开展绿色商场创建,倡导节能、节电、节水等绿色消费理念。宣传绿色低碳出行、制止餐饮浪费等文明新风尚,倡导文明消费理念。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广实施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绿色施工国家标准。
  推动企业标准化意识增强。加强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工作。全市已有105家企业公开290项执行标准,涵盖农机、肥料、建材和食品等339种产品。

黑河市

  加强政策支持和标准研制。制发《黑河市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黑河市标准化创新激励办法》。全市已创建大豆、水飞蓟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1个,汉麻、白菜等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5个,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9个、行业标准1个、地方标准75个。
  推进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推进国家大豆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项目建设。国家级项目北安市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通过验收。黑龙江省红河谷测试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黑河市五大连池和平镇入围第五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妊娠期糖尿病管理标准化试点作为省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卫生健康领域)获批立项。
  积极开展对俄标准化合作。依托黑河市检验检测中心,筹建中俄标准研究中心黑河分中心、黑河市数字标准馆。支持境内旅行社和俄罗斯旅行社共同参与制定团体标准《边境旅游服务规范》,强化对俄旅游业标准技术支撑。

绥化市

  强化标准供给。绥化市主导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7项、地方标准107项,自我声明公开团体标准15项,新增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1469项。新和成生物有限公司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天有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和欧盟标准的仪器仪表制造标准,复合屏技术申请国际专利。
  强化体系建设。编制《绥化鲜食玉米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鲜食玉米产业相关标准91项。地方标准《绥化市鲜食玉米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构建指南》《地理标志农产品 绥化鲜食玉米》填补省内空白。
  强化试点示范。围绕全市“4106”现代产业体系,庆安水稻种植与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兰西现代农业绿色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标准化示范区、青冈祯祥镇城镇化标准化试点3个省级项目通过验收。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家级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基地、青冈国家鲜食玉米种植与加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国家级项目及绥化市城市标准化创新综合试点(玉米生物发酵产业)省级项目获批建设。

大兴安岭地区

  提升标准研制动能。黑龙江省标准化院大兴安岭寒地标准化研究中心获批创建。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林业行业标准2项,发布地方标准26项,自我声明公开团体标准11项。现有通过验收的省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3家,在建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1项。
  助力寒地产业发展。在寒地生物产业方面,研制适宜特殊积温环境的《赤芍人工种植技术规程》等26项大兴安岭地方标准,发布全国首个寒温带陆域生态系统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地方标准——《大兴安岭地区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指南与技术办法》,应用实施团体标准——《大兴安岭生态产品》,助力打造“大兴安岭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寒地测试产业方面,举办寒地测试产业发展、高寒高纬度地区低碳发展等论坛4期,建成黑龙江极北寒地汽车测试服务中心等测试场5个。
  发挥试点引领作用。自国家级漠河北极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获批以来,大兴安岭地区统筹各方力量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宣传培训,带动旅游业全面实行标准化管理,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韩 丽 纪祥勇/文 迟志磊/摄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