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大蒜有了“通关文牒”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4年07月31日 A1 版)

  公元前119年,西汉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从西域引进一种“胡蒜”,其形态比我国原有栽培的卵蒜头大,因此称为大蒜。2000多年后,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蒜生产、消费和出口国,近年来保鲜大蒜出口量年均超过150万吨,出口到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
  东南亚地区拥有全球最大的大蒜及制品进口市场,我国是其主要供应国,供应量占我国大蒜及制品出口总量的60%以上。其中,印度尼西亚的大蒜进口量在东南亚地区一直稳居榜首。2023年,印尼进口中国大蒜超过57万吨。
  对我国大蒜出口商来说,“输往印尼”无疑是一条创汇之路。不过,这条道路上也曾有曲折。
  2016年7月,印尼政府修订并实施农业部条例第11条“关于园艺产品进口商的进口建议”,要求进口商只能购进通过 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良好农业生产规范)认证的大蒜。
  全球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山东。印尼新政一出,山东大蒜出口企业急上心头:什么是GAP认证?怎样获得认证?认证难易程度如何?
  记者了解到,所谓GAP认证,指的是以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为核心,以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关注环境保护、员工健康、安全和福利,保证农产品生产安全的一套规范体系。
  那么,如何帮助企业顺利获得大蒜出口印尼的“通关文牒”?对此,在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下,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精心谋划、“棋”走多步。
  该局迅速组织技术人员翻译印尼进口大蒜法规文件,系统梳理其针对我国大蒜的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处理、加工标准等方面要求,并及时通报给各级政府及出口企业。
  与此同时,该局发挥认证技术优势,开展针对输印尼大蒜的GAP认证要求专项培训,培养审核员队伍,深度把握加工标准及GAP认证要求。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还积极服务全省大蒜种植、仓储、贸易企业,多次宣讲GAP认证制度和相关要求,并严格按照认证实施规则对大蒜种植基地进行认证审核。
  最终,山东大蒜在种植、病虫害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生产加工、包装储运、检疫处理、有害生物监测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控等方面,均得到印尼官方认可。
  近年来,山东省通过GAP认证的大蒜基地总面积累计达62.61万亩,占到省内大蒜种植面积的20%,帮助企业获得出口配额93.92万吨,出口额达30亿元。
  从遇到困难,到积极顺应,再到争取主动,为推动大蒜出口印尼,市场监管部门既积极为我国企业争取对方国家较便利的监管规则实施待遇,又同时推动ChinaGAP认证业务进一步发展,提升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人们看到,这一过程中,在大蒜顺利“走出去”的同时,中国标准也更多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邵甜甜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