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协调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
联合发布制止餐饮浪费典型经验做法(第二批)
本报讯 为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交流制止餐饮浪费工作经验,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协调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日前发布各地制止餐饮浪费第二批典型经验做法。
此次发布的典型经验做法包括:湖南省创新校园反食品浪费管理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民族特色宣贯活动,陕西省依托红色资源引领反食品浪费新风尚,甘肃省全面推行“文明餐桌红黑榜”制度,上海市宝山区开展联合飞行检查,江苏省灌云县运用云系统实现餐饮膳食精准计量。
据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制止餐饮浪费内容融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等民族特色活动,创作制止餐饮浪费主题壮乡山歌,通过“山歌传唱”“鼓楼议事”“讲款”“多耶”等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贯彻反食品浪费法。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百家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村长桌宴”等为切入点,将“勤俭节约、反对浪费”融入村规民约,推行“多样小量”供餐模式,主动提供打包袋,避免菜量过剩造成浪费。
甘肃省有效运用媒体平台,定期公布餐饮服务单位“文明餐桌红黑榜”,并实施动态管理。对“红榜”企业,注重发挥标杆引领作用,积极培育一批制止餐饮浪费措施得力、成效突出的餐饮服务单位先进典型,引导经营者文明守法经营;对“黑榜”企业,注重发挥警示和震慑作用,曝光未主动提示文明用餐、诱导过量点餐、严重浪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增加检查频次,加大监管力度。“红黑榜”管理制度实施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就餐选择的“风向标”。
江苏省灌云县通过云系统记录分析在校师生食堂每日就餐的餐余数据,为餐厅食材订购、菜单订制提供数据信息,助力下架不受欢迎的菜品,根据各班级学生的口味,及时梳理发现并研制受欢迎的优质菜品,随后持续跟踪监测,让师生“吃得好、浪费少”,最大限度减少采购与备餐环节的浪费。系统上线一个月,平均每人每餐节约食品150克。
□程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