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工厂”:以数字“半托管”推动县域产业带创新升级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只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进入深耕供应链的新阶段,“电商+产业带”成为当前各方关注重点。“淘工厂”通过精准营销、供应链优化、智能物流、需求分析、运营陪跑等六大板块的“半托管”服务方式,增强产业带电商融合能力,加快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电商+产业带”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创新模式,对推动产业带优化和县域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本报记者深入观察“淘工厂”运作模式,对其带动县域产业带创新升级的作用作出分析,以飨读者。
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支点,发挥着连接城市、带动乡村的重要作用。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而产业又是县域经济的根本。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县域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集聚产业带。但是,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附加值低,产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链缺乏竞争力。特别是作为产业链前端供给的县域培植的地方龙头企业,往往囿于自身实力而作用有限,牵不住产业的“牛鼻子”。
如何破解县域产业发展难题?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整体数字化或许是一个解决之道。其实,电子商务始终与县域经济发展相伴随、共成长,由县城、中心镇工厂生产的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遍及全球,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基本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产品需要借助线上铺平销路、做强品牌,其出现的诸如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同样会困扰电子商务平台,两者相辅相成、共生共荣。
县域产业带遇到的发展新问题和消费新变化,反过来催生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变革,“淘工厂”就是电商平台实践和探索的新模式。依托于淘宝平台,“淘工厂”聚焦产业带,深耕供应链,一端承载着品质化的消费需求,一端连接着我国最广泛的制造业和产业带。通过进一步服务下沉优化,强化数字化赋能,帮助中小企业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上发起一场变革,“淘工厂”正逐渐成为县域经济中隐形的“数字供应链”,推动产业带打造自主品牌,帮助做强产业带供给生态制造企业,有效激发了县域经济活力。
塑造高性价比新消费品牌
当下,以年轻人为代表的消费群体在追求“诗和远方”品质生活的同时,购物决策更加务实,“精致省”的平替产品往往更受市场欢迎。
七点食分公司经营类目覆盖烘焙、糕点、饼干、糖果等休闲食品,是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头部休闲食品商家。今年5月,该公司在“淘工厂”开始正式运营,仅仅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探索,销售额已经突破200万元。
“‘淘工厂’帮助简化了运营流程,我们只需专注于产品质量和性价比即可。”该公司创始人在接受访谈时说。与传统电商相比,“淘工厂”运营更为简单,不需要处理复杂的运营工具,降低了运营难度,使企业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产品品质上。同时,推广和活动设置较为简单直接,推广费用也明显降低。
“‘淘工厂’的推出,也是我们电商运营模式的一次转型。通过在天猫等平台开设直营店,并面向位于县域的产地工厂(商家)开放入驻,突破了传统电商平台链接供需双方的发展模式。这种商业运营模式可以被概括为‘M2C’(Manufacture to customer,工厂直达消费者)。”“淘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
具体来说,一方面,“淘工厂”面向源头工厂招商,吸引县域中小企业加入平台、提供产品,去除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产品入驻“淘工厂”后,工厂企业负责供货,平台负责全方位的商品运营、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如此,工厂和消费者以一种新的方式被平台连接起来,这种方式使消费者可以直接买到高性价比的工厂“好物”。
据了解,“淘工厂”面向县域产业带源头工厂招商。县域产业带上,一般由大量活跃的白牌与厂牌商家构成。白牌产品为品牌代工的制造厂商,没有自己的品牌标识;厂牌则为小型或中型制造商创立的品牌。这些品牌可能在行业内、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但在大众市场上认知度较低。在供给过剩的趋势下,由于过分依赖品牌代工,且市场竞争加剧,此类产业面临滞销、渠道转型等难题。
“‘电商+产业带’的价值,就在于帮助县域特色产业带通过M2C模式走向全国消费者,开辟线上增长渠道,成为此类工厂的数字化阵地。”“淘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
爆款商品是王道
“淘工厂”不局限于追求性价比,但是很多时候,高性价比好物更具有成为爆款商品的潜质。“淘工厂”依托“平台小二”专业化队伍和“超链”这一高度有效的销售手段,瞄准消费市场新需求,助力打造爆款商品。
“禁止蕉绿”是今年夏天出现在年轻消费群体办公桌上的明星“网红”产品。这款苹果蕉产品来源于华盛农业。今年3月,华盛农业旗下“品品鲜”入驻“淘工厂”。作为第一批加入的生鲜类目商家,“品品鲜”苹果蕉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做到了日销4万公斤,成为“淘工厂”类目TOP1单品。凭借“禁止蕉绿”的销售口号,“品品鲜”成功破圈。
“爆品只是一个开端,随之而来的是要在确保销量稳定的前提下,优化供应链,实现持续营收,提升品牌影响力。”“淘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
洁米尔家居是河北省霸州市的一家家居用品制造商,主营平板拖把等清洁类产品。近年来,面对线上市场对传统线下渠道的冲击,企业销售额与订单量一直下滑。此时,年轻的00后李时繁加入电商运营。
“今年初,我们入驻‘淘工厂’,公司代销的一款洗脸巾拖把,在‘淘工厂’上架后迅速成为爆品,销量超过10万件。现在,公司在‘淘工厂’的日均订单稳定在2000单左右,产品线从单一的平板拖把拓展至多元化的清洁用品组合,包括魔术扫把和玻璃擦等。”李时繁话语中透露着对公司这一年成绩的满意。
据介绍,“平台小二”深入地方产业带,为本地工厂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其培育电商能力、优化销售渠道。“超链”体系则集中体现了“淘工厂”平台依靠自身强大的数据资源与技术能力,帮助企业成长的过程。
依托自身的数据样本,“淘工厂”能够向产业带企业提供商品热卖的趋势分析,从而大大减少了后者的信息收集成本。在“淘工厂”,厂家只需提供在价格和品质上都具有优势的产品即可。
“传统电商平台的模式仍然是以商家为基本的运营单元。在未来3至5年供给严重大于需求、消费者钱包和注意力都稀缺的情况下,‘淘工厂’经营理念从品牌、商家、流量的运营转向商品的运营,其本质是缩短产品链路,减少中间溢价。我们将通过商品维度的运营,致力于成为产业级单品、爆品运营的主阵地。”“淘工厂”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描绘着未来发展的蓝图。
特别是产品整合商,此类商家多为电商起家,轻资产运营,能迅速捕捉市场爆品,并组织相应的源头厂家进行规模生产。此外,区别于传统工厂,产品整合商拥有丰富的电商运营经验,能够利用平台规则、流量政策获取巨大的流量,也被称为产业带优势商家。
“对这类商家,我们‘淘工厂’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打爆品’,加速产品出货和流通。”该负责人表示。
为消费者做好“厂货严选”
从2.3元一盒的牙线到穿上长高5厘米的增高鞋垫,从旅行专用的一次性床单到可以在小阳台种菜的营养土,从川菜灵魂郫县豆瓣酱到佛系青年喜爱的“莫生气戒尺”……在淘天下的“国民宝贝”发布会上,琳琅满目的“厂货”不一定价格最便宜,但一定兼具质量和性价比。
“要成为爆款商品,不仅价格要吸引消费者,产品质量也要好,才能收获口碑和复购。”“淘工厂”相关负责人自信地说。其自信的背后,是平台为消费者严把质量关。
对消费者而言,平台通过筛选和引入大量符合消费者喜好的高性价比商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购买选择,同时显著提升了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效率和满意度。
在生产上,县域产业带的中小企业借助淘宝天猫集团积累的大数据优势,能够迅速体察市场本身发生的变化,更好地贴近消费者真实需求,推出符合市场趋势的改善产品。
此外,“淘工厂”近期面向优质产业上线新服务“星厂牌”计划,为优质产业提供厂牌定制化、流量扶持等专属服务,扶持有条件的厂商快速“打爆品”。这意味着,“淘工厂”要为消费者进一步扩充具备一定厂牌能力、价格带更高但也具备价格力的优质供给。
据“淘工厂”端运营负责人称,将继续增加键盘、鼠标、小风扇等品类的上新厂牌数量,而且会为“淘工厂”定制和专供几款产品。随着“淘工厂”厂牌官方背书认证和专属会场的上线,越来越多的产业带优质厂家开始入驻“淘工厂”。
“数字链”撬动“制造链”
金叶纸业是一家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的中小型造纸企业,其所在的纸巾制造业面临着低毛利高竞争、传统销售模式效率低下、市场信息捕捉滞后等一系列行业痛点。进入“淘工厂”体系后,金叶纸业基于平台消费者大数据分析,迅速捕捉全网爆款商品规格,及时调整纸巾规格和包装设计。
“在平台低佣金所带来的成本降低的助力下,产品销售价格迅速下降,形成市场优势。基于大数据分析调整生产,我们又实现了单一规格产品下的销量激增。同时,可以做到以销定产,极大减少库存积压,提高资金周转率。”金叶纸业掌门人张博介绍说。
随着金叶纸业的快速发展,其员工数量从最初的几十人增加至150多人,直接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此外,金叶纸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区域内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优化了产业链条,降低了整体成本,维护了产业带的稳定有序发展。
金叶纸业的发展,就是“数字链”撬动县域产业带“制造链”的典型。目前,县域产业带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数字化销售能力。对于这些企业,“淘工厂”大多采用“半托管”合作方式,对这些企业进行公益性质的数字化能力培训,增强其自主经营能力和销售能力。同时,发挥平台自身优势,提供产品化的运营工具,帮助线上运营能力弱的企业销售、成长。对于有市场潜力的部分企业,平台手把手帮其开展数字化运营和销售,尽可能使其顺利获得“第一桶金”。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老高山食品有限公司有一款泡豇豆产品,曾多次尝试线上销售,结果企业投入十几万元流量费仍不见效果。企业入驻“淘工厂”后,平台直接把企业不擅长的运营、产品数字化托管,并依据消费者偏好数据信息,调整该产品包装规格,便于食用与保质。借助超链模式及直播、社群等推广手段,老高山泡豇豆迅速走红,入驻“淘工厂”3个月实现销售100万单,做成了淘系豇豆单品销量第一,产业带工厂实现大幅增收。
老高山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除了产品营销,我们还在物流上下功夫,利用大幅度增长的订单与物流企业谈到更低价格,很多工厂将商品送至附近的‘仓储+配送’点,通过‘云仓’发货,把价格压低到极致。”
据“淘工厂”统计,自2024年3月拓宽食品生鲜类目以来,三个多月时间,贵州省已经有超过200个特色产业带的商家入驻“淘工厂”。
与上述类似,在“淘工厂”平台上,一款开心果链接在上架后的第12天,单日销量就接近3000单;一款春联在上架后的第13天,单日销量更是突破了一万单……这些案例都是该模式效能的集中体现。
“淘工厂”负责该项产品的“平台小二”说,“电商+产业带”能够有效弥补产业带工厂电商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需求推动工厂调整供应链,优化产品结构,降低经营成本。
强“链”推动质量强县
“淘工厂”模式盘活了一大批县域产业带的企业,这当中,离不开当地政府、协会、行业等资源的支持。老高山泡豇豆的成绩,就是桐梓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商并大力扶持、撮合的结果。
当地政府发展“电商+产业带”的动力,来自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需求。据《2023中国产业带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轻工产业集群带达300多个,涉及食品皮革、陶瓷、家电、家具、塑料、日化等35个行业。产业带以中小企业为主体,扎根于县域,成为县域发展重点,甚至支柱产业。此外,数据显示,还有近三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泛分布在县域产业带中。
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工作。其中的质量强县,就是培育一批质量强县、强区、强镇,推动不同类型城市立足自身定位和资源禀赋,制定实施城市质量发展战略。对于县域经济来说,强县先要强县域产业带的产业“链”。
发展“电商+产业带”,就是要依托电商产业生态服务体系,赋能产业带上中小企业,加速企业数字化线上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就是要以“一县一业”为重点,破解产业带定位不够清晰、优势特色不足等难题,提升县域产业带品牌影响力;就是要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促进各类要素资源流动,放大产业带协作效应,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淘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淘工厂”等模式的电子商务,以消费端消费倒逼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优化升级,有效促进产业带强链补链延链,优化了区域产业集群。同时,满足线上个性化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了电商与县域产业双向赋能。
以数字技术带动产业带快速发展
目前,“淘工厂”平台已连接全国30个省(区、市)和240个城市的1800个核心产业带厂商,带动3万多家工厂孵化新品、爆品;已有超过3亿用户,3年商品交易额增速超过600%。
从订单量来看,平台推动近百个产业带月订单量过100万,近200个产业带月订单量过50万,其中漳州零食糕点、南通家纺、诸暨袜子等产业带单月订单量排名前三。从成交规模来看,“淘工厂”上超百个产业带月销售额逾1000万元,超200个产业带月销售额逾500万元,其中南通家纺、慈溪电器、永康运动户外等产业带月销售额排名前三。
同时,“淘工厂”还紧密结合不同时令的消费需求和趋势,推动地方产业带紧贴市场需求强劲增长。7月、8月暑期档和9月开学季,文具、个人护理、休闲食品等品类正处于消费高峰期,“淘工厂”为台州收纳、澄海玩具、漳州食品等产业带制定个性化的营销与商家成长方案,推动产业带实现突破式增长。
未来,“淘工厂”将持续耕耘“厂牌”,落地“中国宝藏产地”IP,通过“1城1节1名片”的方式,助力地方产业带更快更好地发展。
□本报记者 陈和华
记者手记
从实践来看,“淘工厂”作为“电商+产业带”新型电商模式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首先,“淘工厂”面向源头工厂招商,吸引县域中小企业加入平台、提供产品,去除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其次,从运营“商”向运营“品”转变。传统电商平台的模式是以商家为基本的运营单元,“淘工厂”的经营理念从品牌、商家、流量运营转向商品运营,极大提升了商品运营效率。
再其次,从纯平台型经营向半托管模式转变。产品入驻“淘工厂”后,工厂企业负责供货,平台负责全方位的商品运营、销售以及售后服务。
如此,供应商和消费者以一种新的方式被平台连接起来,这种方式使消费者可以直接买到高性价比的工厂产品,工厂减少线上运营成本,也得以获得更好的销售利润。
从县域经济角度看,这些新增的经济收益会通过人口或资金的流动外溢到乡村,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如“淘工厂”的漳州智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因为订单不断增长,将云仓扩展到4个,产业带从福建开拓到安徽、江苏和河南,帮助当地10个工厂渡过难关,带动新增2000+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