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运费险背后的商家困境与行业乱象
编者的话
为了让消费者下单时更放心,一些电商平台的商家会给消费者赠送运费险,如果发生退换货,这部分运费就可以由保险公司来承担。在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退货运费险作为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工具,其角色日益凸显。然而,近年来随着运费险的强制推行和不断扩容,其负面效应引发商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运费险的强制推行不仅给商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还成为“羊毛党”恶意牟利的手段。这些群体利用运费险的规则漏洞,通过频繁退货、恶意刷单等行为,非法获取保险公司赔付的运费补贴,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易秩序。
有效遏制这一乱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加大监管力度,完善运费险相关规则的同时,加强消费者教育,倡导诚信购物,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健康、可持续的市场环境。
自电商行业兴起以来,“怎么退换货”以及“退换货运费怎么算”始终是许多消费者密切关心的问题。对于电商平台而言,谁能解除消费者这一后顾之忧,便能博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用户增长见顶、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时代。
退货运费险(以下简称运费险)诞生于2010年,最初由淘宝网与华泰保险合作推出,旨在减少买卖双方因退换货产生的运费纠纷,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彼时,运费险每单保费仅需 0.5元,被亲切地称为“五毛险”。
近年来,该险种在市场上的承保主体不断扩容,目前已有包括华泰保险、众安在线、国泰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提供此类服务。从部分保险公司的公开数据来看,运费险业务保费收入近年来实现了较快增长,如众安在线在2023年的运费险业务收入就达到了64.6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
强制推行运费险,造成商家经营困境
随着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运费险逐渐变成了商家的负担。多个商家向记者反映,以往平台搞大促活动时,商家可自行选择是否提供运费险。但近年来,随着平台间的竞争加剧,部分平台为了吸引消费者,开始强制卖家附赠运费险,除了“618”“双11”等传统大促时间节点,就连日常活动都会有这样的门槛,大大增加了商家的经营压力。
“我们想要参加活动,根据平台规则,店铺内的所有商品必须支持运费险才行,根本没有一点选择。我们也不是不想加入运费险,毕竟买家体验好,我们才能更赚钱。但现在运费险已从最初的几毛钱涨到了几元钱,价格还不透明。”在某电商平台经营牙膏生意的董先生谈到运费险时,对记者无奈地表示。根据该商家提供的截图显示,诸如满减、运费险等内容均被设置为参与活动的必设条件。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自运费险被强制推行以来,许多商家的退货率出现了显著上升。
今年“618”促销活动期间,某女装品牌创始人方建华发文,直指平台强制运费险,称强制运费险推高了退货率,产生大量无效订单,商家有苦难言。
他算了一笔账,服装行业一笔退货订单,在没有收益情况下要付出成本约15元,等于广告费、包装物料、快递费的投入直接打水漂。以销售5万单、40%退货率来计算,退货产生的损失达30万元以上。
退货率往往与店铺评价挂钩,平台强制运费险无形中导致退货率上升,也就意味着店铺评价降低,店铺流量将受影响。此外,退换货情况还与商家缴纳的保费挂钩,某保险公司官网信息显示,商家购买运费险需要支付的保费,以购买时点前3个月内的交易及退换货情况为基准估算。退换货率越高,商家要付的保费也越高。
滋生灰色产业链,“羊毛党”利用规则漏洞骗保
运费险的强制推行还催生了一条“薅运费险羊毛”的灰色产业链。据报道,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运费险的规则漏洞,通过下单再退货的方式赚取运费险赔偿与退货快递费的差价。
目前,退货运费险只赔付买家退货快递的首重部分,金额为10-12元,但是很多小商品不会超首重,有部分买家就靠这个漏洞非法获利。他们与当地快递公司合作,进行批量退货,从快递站点寄出这样的一单快递只需要2-3元,相当于商家批量发货的快递成本,买家退货后运费险会返还10-12元,一单就能获利8-9元。
江苏省扬州市某个销售咖啡的网店老板季先生告诉记者,今年5月份,他的店铺遇到了专业的“羊毛党”,店铺里售卖的一款开通了运费险的咖啡产品,一天内被下单近4万单,但很快就产生了大批量的退货,仅运费险这块就损失了2万余元,找平台也无法解决问题。
季先生表示,“羊毛党”通过自动化软件或插件,能够快速识别低价商品,并一键下单,再统一退货。虽然电商平台会根据卖家退货次数、退货率等数据进行判定,若判定行为异常会限制其权限,但封禁所带来的震慑有限,“羊毛党”会批量注册新账号继续“薅羊毛”。
据报道,有人专门租仓库做起“薅运费险羊毛”的生意。这个生意大规模化操作,一天买一万单,一单赚取运费险差价4元,单日可获利4万元,一个月可达120万元,一年过千万,等于一家中型企业的年利润。
这样的行为合法吗?北京允嘉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常退换商品并获得运费险赔偿,是消费者作为被保险人的正当权利,但某些“羊毛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假购物、编造虚假物流信息、虚假退货等方式,故意制造保险事故要求赔付运费险,属于骗保行为。一些情形或涉嫌构成保险诈骗罪。
加强乱象监管,共同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作为一种旨在缓解网购过程中买卖双方运费纠纷的保险产品,退货险的初衷是好的。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商家和消费者的退换货纠纷,提升了用户的消费体验,成为商家吸引顾客的有效策略。
然而,不完善的审核机制,不够严谨的规则漏洞,以及强制性绑定的要求,都让它偏离了原本的轨道,成为吞噬商家利润的一张巨口。如何在保障消费者权益与促进商家健康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电商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运费险带来的种种问题,一些商家和业内人士表示,电商平台应该更加关注商家的合理诉求,在设置促销门槛时更加灵活,要让商家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商品特性决定是否开通运费险以及开通的保费标准。这样既能减轻商家的经营负担,又能避免不必要的退货纠纷。
此外,针对“羊毛党”的问题,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此类行为的打击惩戒力度。电商平台和保险公司,也应不断完善运费险的赔付机制,加大风险管理和审核力度。
监管部门、电商平台、保险公司、商家及消费者等各方应共同努力,合力推动运费险等电商服务产品的健康发展和持续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商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商家和消费者的双赢局面。
□本报记者 袁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