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产业变革 助推质量强国

——市场监管总局“计量服务新质生产力媒体行”北京调研活动记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4年10月24日 A7 版)

  “只有测得出,才能造得出;只有测得准,才能造得精”,计量被喻为工农业生产的“眼睛”和“神经”。加强计量测试等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建设,搭建计量公共服务平台,被明确写入《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自2013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开展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批准筹建66家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其中23家已通过验收正式成立。10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启动“计量服务新质生产力媒体行”调研活动,组织媒体走进位于北京的3家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实地感受计量在服务和支撑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见证计量在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中的突出贡献。

智能电网的计量支撑
  国家智能电网量测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依托国家电网公司国网计量中心建设,2021年通过验收。它是此次调研活动的第一站。
  走进电能表实验室,记者看到,一只只排列整齐的没有标注厂家信息的智能电能表正在接受自动化入网检测。“我们采用盲样送检的方式,对80余家企业生产的电能表产品进行第三方加密操作,每一个序列代码代表一家企业,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公平公正。”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计量研究所所长郜波说。
  郜波介绍,智能电能表入网检测是国家智能电网量测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提供的一项计量测试服务。智能电网中的量测系统产业涉及智能传感、电能计量、测量控制和信息处理4个方面,涵盖设计、生产、制造、检测等方面的单位千余家。智能电网量测系统可以评估电网设备的健康状况和电网的完整性,促进能源生产者、电网运营商、消费者多方互动,支撑大规模电动汽车充换电和新能源接入,辅以灵活的电价政策,激励用户主动根据电力市场情况参与需求侧响应。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锚定解决产业中重大、关键计量测试技术问题,开展高端国产电能表设计、碳计量、量子计量等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公司级科研项目117项,累计专利授权394项;建立了数字多用表检定装置等16项检定能力和充电桩、多功能标准源、时钟测试仪等95项校准能力。
  针对原有电能表功能固化、硬件无法拓展、软件无法升级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该中心设计研发了我国首款硬件可扩展、软件可升级、搭载操作系统的新一代智能电能表——智能物联电能表。自2021年起,智能物联电能表方案向电表制造商推广,目前已覆盖12.61万用户,为配电网精准抢修、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等各类业务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撑,为光伏并网、负荷感知、电动车入户充电监测等新型电力系统下的多场景功能需求提供了保障,全面提升了新型电力系统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了我国智能电能表的国际竞争力。

先进钢铁材料的技术保障
  国家先进钢铁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是此次调研活动的第二站。该中心依托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获批筹建。在这里,记者对计量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植岗告诉记者,随着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材料产业将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不断演进。同时,新材料注重与资源、环境和能源的协调,对高性能、高附加值、高环保性的新材料需求不断增加。
  “钢铁材料正朝着均匀化和超纯净的方向发展,计量是先进钢铁材料的技术基础保障和产品质量保障,计量测试更是先进钢铁材料产业节能减排的‘眼睛’和标尺。我们研发的全谱火花直读光谱仪,一个电光花打上去,就可以把材料成分分析出来。比如,它由哪些成分组成,组织结构怎样的,力学性能如何……从原料取样到成分分析,仅几分钟的时间,一炉钢的成分状况就出来了。”杨植岗说。
  在材料检测实验室,记者看到,一块块几厘米见方的钢材料在自动化检测线上运行,在经过全谱火花直读光谱仪时,爆出一个个电光花,相关数据随即显示出来,小钢块也很快被一只只机械臂分出不同的类别。
  杨植岗告诉记者,公司历时近10年,攻克高稳定火花放电光源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制火花直读光谱仪并形成产业,目前已经实现了国内市场火花光谱的销量冠军。全谱火花直读光谱仪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我国钢铁产品质量,也大大缩短了炼钢时间,提高了冶炼效率,减少了污染物和碳排放。
  “中心的建设目标,就是建成‘三全一前’的先进钢铁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体系,为先进钢铁材料产业研发、生产、加工、应用、循环利用等全行业提供高水平、系统性计量测试服务。”杨植岗说。

航天计量技术的“策源地”
  国家运载火箭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依托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建设,于2015年1月正式批准成立,是我国首家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航天原创计量技术的“策源地”,也是此次调研活动的第三站。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结合载人航天“四步走”研制流程开展先进计量测试技术研究,解决多项型号“不可检不可测”难题,有力支撑了以重型运载火箭、载人航天与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任务实施,在支撑国家运载火箭产业升级发展、推动我国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人工智能计量测试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裴雅鹏向记者介绍,该中心率先布局人工智能计量学,抢占人工智能计量测试战略高地,按照“中心—平台—联盟”三步走的设想,打造了人工智能计量测试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全国人工智能计量技术委员会、智能感知与认知计量专业委员会等创新平台,在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下成立了“全国人工智能计量协同创新生态伙伴联盟”,牵引全国人工智能领域最优研发力量开展人工智能计量技术创新。
  为解决航天运载型号中大尺寸外形轮廓高精度扫描测量问题,该中心成功攻克非合作目标三维形貌测量难题,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尺寸非合作目标测量仪——高精度激光雷达扫描仪。在智能检测中心,记者看到了这款测量仪,圆圆的脑袋、流线型的身材,造型有些可爱。裴雅鹏介绍,此前,我国对航天运载型号中大型复杂部件几何参数的测量主要依靠激光跟踪仪、摄影测量以及大型三坐标测量机等。高精度激光雷达扫描仪成功解决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垂直度测试、发射平台支撑臂平面度水平度等大尺寸高精度几何参数现场测量难题,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国家运载火箭产业是国家重点产业的重要代表,该中心发挥产业计量引领和带动作用,系统梳理了运载火箭产业链上、中、下游计量测试需求,为运载型号全产业链提供了大量计量测试技术支持,构建了运载火箭产业全过程计量测试体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聚焦产业发展计量测试需求,加强计量技术研究和测试服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力支撑了地方产业和行业的发展,为推动产业创新和质量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报记者 李秋菊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