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建构:社长总编关注哪些“点”?
前不久,中国行业报协会举办首届“社长总编谈”交流会。在信息爆炸与媒体格局深度变革的当下,8家行业报社长、总编辑共同探讨行业报在新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行业报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唱好主旋律 深耕“第一选题”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总编辑张守增表示,行业报应直面领域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加强舆论引导,放大权威声音,做到让人民群众在众声喧哗中听到党的声音、在众说纷纭中听懂党的声音。
如何生产有温度、有品质、有分量、负责任的新闻产品?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海华表示,行业报要围绕行业内工作的重大部署、重点任务、重要会议,有力做好政策传播,深刻解读各项方针政策和各地探索实践成果,确保重大改革和举措报道站位高、解读深、传播广。
如何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面对新形势下媒介环境、舆论生态、受众心理的深刻变化,《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总编辑毕锋建议,行业报应坚持“策划为先、内容为王、质量为本”理念,持续增强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受众意识,把宏大叙事同个体体验结合起来,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寓宣传于传播之中,使正面宣传更加喜闻乐见,典型报道更受读者认同,切实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中国水利报社将高站位作为开展宣传的“定盘星”“压舱石”,推动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的领悟贯彻,集中力量做好总书记胸怀祖国江河山川的深度传播。中国水利报社社长李国隆认为,行业报应明确党媒站位,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对此,中国水利报社在2023年开展了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江河之变特别策划。2024年,中国水利报社更是把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作为贯穿全年的宣传主线,以“十年回响”为题,集中全平台优势资源,推出报纸专号、系列专题片、网络专题、杂志专题等系列产品,系列专题片播放量超百万次。
“要坚持党管宣传,深耕‘第一选题’。”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大传媒集团)董事长郑林表示,英大传媒集团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新闻策划“第一选题”,以国家电网的生动实践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把准思想航标、实践坐标、传媒目标,形成鲜明特色。
策划精品内容 实现“双向奔赴”
随着媒体融合深度推进,短视频已成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标配和显性指标,并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推出的《张军院长作最高法工作报告》现场短视频,精选了最高法工作中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视频播放总量8000余万次,成为短视频平台刷屏爆款产品。
对此,张守增认为,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行业报应坚持以小故事构筑大格局,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的创作理念,助力短视频叙事更生动。
“热辣滚烫的内容是王道。”中国石化报社社长、总编辑杨守娟认为,行业报应整合不同平台资源,实现用户流量和内容互通共享的价值最大化。对此,在内容创新上,中国石化报社以“硬核内容+创意玩法”做好石化行业知识普及,推出《石油从哪里来》《深地一号》《气从哪里来》《硬汉石油》等20多个主题策划系列视频。
“优质内容是融媒时代的价值王道,决定传播高度;渠道平台是融媒时代的流量担当,决定传播广度;前沿技术是融媒时代的创新引擎,决定传播锐度;管理体系是融媒传播的机制保障,决定传播韧度。”中国石油报社(中国石油融媒体中心)执行董事、中国石油集团党组宣传部副部长霍恚明认为,行业报应建立一体化融合业务链,聚力打造“1+1>2”的融合传播,以多种报道形态,打破不同平台间的界限,实现差异化产品的增值传播。
只有实现内容与需求的“双向奔赴”,才能做到真正的媒体融合。对此,《人民铁道》不断深入推进形态融合,实现报道内容精品化跃升。毕锋认为,行业报应适应分众化、差异化、对象化新特点,由“大水漫灌式”报道向“个性化定制”精准传播转变,切实做到选题有意义、表达有意思,达到“大屏小屏百花齐放,文图音视争奇斗艳”的效果。
李国隆建议,行业报要坚持瞄准基层,用有温度的叙事情节,让大主题更具人情味。把“有意义的”转化为“有意思的”,与年轻人主动“握手拥抱”。鉴于此,中国水利报社策划推出《秒懂水事》原创系列科普短视频,以“掰开揉碎”、深入浅出、轻松诙谐的方式呈现,融入甲骨文元素的创意视频、运用“手绘+剪纸+配音+快板”形式的原创动画视频等产品,均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延长矩阵传播链 推进全方位覆盖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杰认为,在媒体融合时代,媒体矩阵的运营是资源整合方式的创新。行业报应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将垂直领域的资源、横跨业内外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从而更好地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在深入推进业态融合、实现采编流程一体化运作上,毕锋建议,行业报要深入推进平台融合,实现传播阵地全方位覆盖。通过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在巩固传统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布局各类终端平台,积极建设新型传播阵地,形成网上网下同频共振、对内对外同时兼顾、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翼齐飞的传播格局,带动平台数量、受众数量大幅增长。
截至目前,《人民铁道》运维的平台达到17个,形成“人民铁道”“中国铁路”两大传播矩阵,汇集“报刊台网微屏”六种媒体形态,覆盖行业内外六大目标群体,用户总量超过6300万。
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传的是优质内容,靠的是渠道平台。中国水利报社“借船出海”扩大“朋友圈”。李国隆表示,当前,媒体融合迈入深水区,行业报应继续壮大主流声量、深耕基层沃土、加快品牌建设、发挥专业优势,在“做新”“做深”“做热”上下功夫,加快打造更多新时期“四力”融媒精品,不断提升行业影响力,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力量。
郑林认为,行业报应根植新闻出版全要素专业优势,树立一盘棋意识,推进统筹策划、全链条生产、全产品传播。在选题策划上融合,统筹新闻出版重点选题进行联动策划;在内容生产上融合,拓展新模式新资源,从主题传播到主题出版物,推动接地气、动人心的融媒体作品与有思想、有价值的出版精品深度融合;在协同机制上融合,深化重点出版物宣传工作机制,不断拓展文化传播新路径。
优化生产流程 丰富传播体系
媒体融合是时代所向、大势所趋。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媒体融合为主线,推动各业务各领域全面创新,奋力开创行业新闻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是行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年7月1日,中国石油集团依托中国石油报社设立的中国石油融媒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这是中国石油集团新闻宣传融合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也是报社构建融合传播新格局的标志性成果。霍恚明认为,行业报需构建“一张报”到“一张网”的全媒体矩阵,实现“线上线下一张网、国内国外一盘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建成具有特色的全媒体传播新格局。
“在实现深度融合‘质变’的过程中,行业报媒体只有和受众做好榫卯咬合,才能创造价值,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杨守娟建议,行业报应做到一号一策,扩展传播广度,同时垂直深耕,提高传播精度。通过紧贴热点、联动传播等维度寻找传播的“最大公约数”。此外,要通过优化内容生产和推广方式、建立各平台之间联系、扩展社交化传播和引爆点效应,不断扩大影响力和用户规模。通过多媒体联合采访、多岗位历练等多种方式,培养自己的“网红”团队,从而打造大量爆款产品,提高传播精准度。
鉴于此,中国石化报社持续实施“传播力提升”工程,于2023年年底成立了直播中心、媒资中心,开设“中国石化”小红书账号,并通过《中国石化新闻联播》借力报纸微信公众号和新闻客户端发布、报纸文学稿跟进“朝阳足音”微信公众号、《能源导刊》同步“周游列国”微信公众号等措施,不断提升传播质效。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英大传媒集团派出12名记者分赴巴西、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国家采访,形成“系列综述+典型案例+整版报道+纪录片+系列短视频”的立体报道成果,制作《“一带一路”电网人》纪录片。郑林认为,要全方位深耕能源市场,也就是行业本身,全链条强化运营管理,全要素突出价值呈现,通过重要品牌活动,不断丰富传播体系。
□李美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