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牢三个重点 抓好三个突出 抓住三类载体
廊坊强化宣传推动“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本报讯 今年以来,河北省廊坊市市场监管局多举措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推动“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营造规范有序的酒类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制售“特供酒”违法行为。
抓牢三个重点。该局一是以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大力宣传廊坊市在“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中的措施、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二是结合专项行动开展,对酒类生产经营主体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增强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规范其日常生产经营行为。三是大力开展社会面宣传,让广大消费者深入了解“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断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享氛围。
抓好三个突出。该局一是突出对今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诚信尚俭共享食安”主题宣传。二是突出对深入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酒类产品时,应选择正规渠道和合法商家;挑选酒类产品时,应查看酒类产品的标签标识是否齐全;对非正规厂家生产、私自勾兑、来源不明、无标识的酒类产品,消费者应保持警惕,拒绝购买。三是突出围绕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监管工作重点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抓住三类载体。该局一是发挥主流媒体的主宣传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廊坊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发布制作的酒类产品消费提示,行动开展以来共发布“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宣传报道和消费提示168篇,宣传覆盖人群达10万人次。二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官方线上平台和现场执法检查,向酒类经营主体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严格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台账记录制度,杜绝知假售假。三是开展“六进”多维度宣传。通过进社区、进商超、进市场、进企业、进烟酒店、进饭店“六进”活动,以张贴海报条幅、发放明白纸、赠送宣传品等形式,在消费者面前揭露“特供酒”真实面目,现场讲解酒类购买知识,让消费者真正了解“特供酒”的消费陷阱。四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公布投诉举报电话,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销售“特供酒”的违法行为,并及时受理处置公众反映涉及“特供酒”问题的投诉举报。
截至目前,廊坊市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8589人次,监督检查食品经营者4574家次、食品生产者114家次,对全市34家酒类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约谈,并签订不生产“特供酒”的承诺书;检查酒类经营单位2958家,查办酒类案件19起,罚没款47万余元,其中查办侵犯商标专用权的“特供酒”案件1起,查扣白酒28箱,罚没款5万余元;通过网络平台检索各类网络经营主体32067家次,发现广告监测线索39条,其中涉嫌违法线索1条,督促平台删除违法广告4条,约谈单位5家;发放“特供酒”清源打链明白纸500余份,宣传报道及宣传产品浏览量达10万人次。
□王增友 张 烨
廊坊发布“特供酒”消费提示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违规冒用党政机关和军队名义,在商品包装上冠以“特供”“专供”“内供”等字样标识,制售假冒伪劣酒类产品,扰乱酒类市场经营秩序,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河北省廊坊市市场监管局特发布关于“特供酒”消费提示——
警惕“特供酒”宣传陷阱。不法商贩往往利用消费者对“特供酒”的误解和好奇心理,进行虚假宣传,通过广告、社交媒体等途径,宣称其有某种特殊身份或背景。消费者应保持警惕,不轻信、不盲从。呼吁广告发布者及相关生产经营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特供酒”广告和信息。
增强安全消费意识。在购买酒类商品时,应选择合法正规的销售渠道,索取并保管好购买票据。注意查看产品外包装标注的产品相关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不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质量合格证明的酒以及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酒。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酒类商品。消费者在购买酒类商品时,应选择有严格进货查验和质量控制机制的正规渠道,如大型超市、专卖店等。消费者应注意查看商品的包装和标签,确保商品信息清晰、准确。对于来源不明或价格异常的酒类商品,消费者应保持警惕,避免购买。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在购买酒类商品时,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主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在发现可能存在生产销售“特供酒”等违法问题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共同打击制售“特供酒”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