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处网络违法违规案件3.6万件,罚没金额2.64亿元

2024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5年01月24日 A3 版)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召开合规经营行政指导会。


  □湖北省孝感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直播电商检查。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举办健康发展合规大讲堂。


  □湖南省怀化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部门开展电动自行车及配件质量安全检查。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市场监管局对参加电商节企业作普法宣传。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的决策部署,持续优化网络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守牢安全底线,提振网络经营、网络消费的信心和预期,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3月至11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13个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2024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网络消费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网络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报特别策划专题报道,深入挖掘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在开展2024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行动中的先进经验及典型案例。
  近年来,我国平台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然而,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平台经济在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提升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网络市场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得违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如虚假宣传、侵权假冒、消费欺诈等,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的决策部署,持续优化网络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3月至11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知识产权局、版权局、林草局、邮政局、药监局等13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2024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聚焦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整治网络无底线营销行为,严厉打击直播带货中的虚假宣传、违法广告、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严查危害生命健康的网售食品药品,依法清理整治网络禁限售商品。

各地精心部署,确保行动走深走实
  《2024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行动方案》下发后,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网络市场监管协调机制作用,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着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着力解决网络消费痛点难点问题,着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大执法办案力度,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网络消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高政治站位,周密部署动员。浙江推动省政府成立由20个省级部门组成的平台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副省长担任组长,全方位规范网络经济健康发展;重庆成立由市局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构建系统内部网络市场突出问题治理工作体系,实现“内外统筹”一体化工作格局;湖北襄阳发起组建“汉江流域鄂豫陕甘15城市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跨区域协作联盟”,共同建立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发展的六大机制;黑龙江将专项行动纳入全局服务和推动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中,强化网络市场监管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完善制度建设,构筑监管新体系。上海聚焦平台差异化合规要求,出台《上海市网络零售平台合规指引》《上海市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合规指引》《上海市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从商户及商品管理、平台运营、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维度指导平台自律经营;安徽推动《安徽省网络交易监督管理条例》地方立法,联合高校开展专题调研,力争在线上线下一体化、部门协同、网络消费职业打假、骑手权益维护等方面取得突破,为监管提供法治支撑;山东印发《山东省网络直播营销合规指引(试行)》,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维护网络市场良好秩序,促进本省直播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智慧监管,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云南对网监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提升网监平台监管易用性、实用性,监测中深入运用信息化巡查、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筛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隐患;福建持续推进网络交易监测取证服务项目,为全省系统网络市场高效监管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陕西针对本省涉网投诉举报信息内容,建立网络交易监测“啄木鸟数据分析模型”,以涉网投诉举报数据为重点分析对象,为网络监测提供精准目标,努力解决投诉举报“诉转案”转化率不高,消费维权与执法办案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深化助企服务,推动电商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浙江启动绿色直播为民行动和平台经济素养提升专项行动,开展“绿色直播间”“绿色直播基地”培育,指导成立直播经济标准创新联盟;广西举办两期网络直播营销技能公益培训,组织全区各类经营主体和带货主播近5万人次参加,帮助广西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带货主播打开新的发展通道,增加商业机会,得到广大经营主体的“点赞”和肯定;广东联合相关协会召开“健康发展合规大讲堂”,聚焦最新法规政策权威解读和典型案例解析,对各大平台企业就竞争行为、广告行为、产品质量、知识产权、信息保护等方面开展合规宣讲。
  加强宣传引导,优化网络市场“软环境”。河南充分调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经营主体及社会公众的力量,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交流,及时发布相关政策、行业动态和案例解读,积极引导、督促平台企业依法合规经营;贵州积极开展政策法规解读,曝光违法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震慑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云南结合本省网络交易监管工作重点和特色产业实际,联合云南广播电视台录制融媒体访谈直播、制作公益广告等内容,多渠道对网络交易法律法规、经营秩序开展宣传引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充分利用市场开办单位的喇叭、电子显示屏和官方媒体媒介等宣传载体,对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进行广泛宣传。

守好“五大关口”,重点领域集中发力
  各地市场监管系统坚持规范和发展并重,紧扣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围绕专项行动部署重点任务,守底线、防风险,突出重点,严厉打击市场监管领域网络交易违法行为,有力维护了网络市场秩序。
  督促平台加强经营者资质审核,守好“准入关”。督促平台履行核验、登记等信息管理义务,规范商品页面展示,持续整治不依法亮照亮证、证照不全、超出许可范围经营等行为。上海对平台内经营“三品一械”网店的亮照亮证情况开展网络专项监测,共监测网站1.5万个次,发现涉嫌违法线索338条,责令改正166件;浙江针对证照资质不全、过期无效、超出许可范围经营等行为,发现并闭环处置相关风险线索353条,督促网络拍卖平台经营者履行核验公示义务,发现并闭环处置相关风险线索47条;湖南加强网络拍卖业务监管,对网络拍卖经营者证照公示情况等进行专项监测。
  严格规范网络营销和集中促销行为,守好“秩序关”。依法处置造谣炒作、低俗卖惨等无底线营销行为,排查清理冒充中央国家机关名义的商品信息,依法打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海南持续打击流量造假、刷单炒信、低俗带货,删除为流量造假、数据注水、刷单炒信等造假服务引流信息1624条,关闭账号1024个;天津共检查医疗美容类互联网广告经营、发布单位99家,医疗美容机构226家,生活美容机构561家。
  严查网售危害生命健康的重点商品,守好“安全关”。压实电商平台质量管控主体责任,加强电动自行车及配件、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管。广东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共约谈销售、维修单位6702家,责令改正2423家,没收违法产品9253件;广西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进线上线下餐饮同标同质,组织开展网络餐饮专项监测,共监测商家9.45万家,整改问题商家293家,检查“网红餐厅”773家,下线无证店铺148家,立案查处网络餐饮服务违法案件89起;甘肃持续开展药品医疗器械监督检查,联合药监部门,共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网络销售企业4465家(次),约谈企业1813家,责令整改企业115家。
  严厉打击网售侵权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守好“质量关”。重点加强网售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监管,规范网售教材教辅,严查侵权盗版行为。青海严查存在使用安全风险的儿童和学生用品,针对“三无产品”“炸包玩具”“笔中刀”等存在安全风险的玩具,检查经营单位2138家次,下架“三无”玩具、文具1377件,立案3起;宁夏加强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执法,共查处知识产权案件138起,罚没款274.09万元,建立重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品类254家许可使用主体的侵权保护名录库;内蒙古共查获造假牛肉干、乳粉窝点6个(区内3个,区外3个),涉案金额约480万元。
  依法清理处置网络禁限售商品,守好“风险关”。重点清查管控“军”字号商品(食品)、“专供”“特供”标识产品、东北黑土、改装窃听窃照设备、非法交易野生动植物和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等。江西加强网售无线电发射设备专项监测,中考、高考期间,联合无线电监测中心开展线上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作弊器材)专项巡检,共搜索出98条线索,并发至属地排查;辽宁清查管控东北黑土,查办某平台内经营者非法销售东北黑土案件1件,罚没款1878.12元;重庆加强涉军类商品信息管控,查处涉嫌军服警服及其仿制品、军人勋表等“军”字号商品(食品)类线索24条,责令改正12条,删除商品信息4条。

发布典型案例,有力震慑违法违规行为
  在专项行动期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聚焦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反映强烈的网络市场突出问题,重拳打击网络交易违法乱象,查处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例,切实维护了公平有序的网络环境。
  案例一:福建厦门某商贸有限公司扩大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商品范围案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市场监管局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厦门某商贸有限公司在某电商平台开设的网店以商品“已拆封”为由,拒绝履行网购商品七天无理由退货政策。经查,投诉人购买的商品为平板电脑,未经激活且外观未损坏,但在购买后七日内申请退货时,当事人以“已拆封使用,无质量问题不支持退换”为由拒绝了退货请求,并提出仅提供20元的补偿以协助撤诉。
  当事人擅自扩大不适用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商品范围的行为,违反了《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第三条的规定。2024年6月,厦门市集美区市场监管局依据《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第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其行为,并对其处以2000元的罚款。
  案例二:辽宁沈阳于洪区某百货铺在直播销售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案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线索,反映某百货铺在直播销售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经查,当事人在其抖音账号“××农产品”的直播间销售牛腩肉,为吸引顾客到直播间购买,在没有任何依据的前提下,直接在直播时设置了“生鲜回购第二名”标题,经核算共销售1635元,获利231元。
  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2024年5月,于洪区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
  案例三:四川广元利州区某药房销售过期药品案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线索,反映某药房通过外卖平台销售的药品存在过期行为。经查,该药品系当事人销售,且超过有效期,同时当事人于外卖平台上销售订单的产品批号与消费者购买的生产批号不一致,说明当事人未按照生产批号发货,也未及时将超过有效期的药品进行清理。
  当事人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九十八条第三款第(五)项的规定,2024年1月,利州区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销售的药品、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四:陕西汉中镇巴县某公司网店无证生产经营食品案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市场监管局根据投诉举报,对辖区某网店运营公司进行了调查。经查,当事人从其他经营者手中购进农家手工粉条,自行加贴标签标识包装后在自营的某平台内网店销售,但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
  当事人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违法事实。2024年4月,镇巴县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款之规定,给予当事人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的行政处罚。
  案例五:贵州贵阳某电商有限公司实施混淆行为案
  2024年9月4日,经贵州省贵阳市市场监管局网络监测发现,执法机关调查认定,当事人在其开设的淘宝店铺中,擅自在“火腿月饼”商品名称中使用“贵州省医月饼同款”“盛意职工食堂”字样,易使消费者将其销售商品与贵州盛意食品有限公司出品的贵州省老字号商品“贵州省医月饼”混淆。
  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贵阳市修文县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给予罚款的行政处罚。

专项行动成效与展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为专项行动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开展专项行动对于维护网络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专项行动期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网监条线聚焦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深入整治网络市场乱象,规范网络市场秩序,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
  据统计,专项行动期间,全系统共查处涉网类案件3.6万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381件,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删除违法商品信息28.69万条,责令整改网站1.71万个次,提请关闭网站2619个次,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的网店7762个次,罚没金额2.64亿元,有力保障了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2024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行动的开展,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监管成效,也对平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网络市场秩序得到有效规范。通过依法清理一批违法违规信息和账号、整治一批违法违规网站和APP、查处曝光一批典型案例等措施,网络交易违法行为得到有力打击和遏制,网络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网络消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专项行动期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网络销售商品和服务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危害生命健康的违法行为和网络售假行为。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网络消费安全,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平台合规意识得到强化。通过督促平台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规范网络营销和集中促销行为等措施,平台企业的合规经营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平台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部门协作机制得到完善。专项行动期间,各地各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加大跨部门、跨区域合作力度。通过信息共享、执法互助、措施配合等方式,提升了监管执法合力,形成了齐抓共管的网络市场监管工作格局。
  社会氛围进一步趋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在专项行动期间,积极开展政策法规解读,适时发布消费预警、提示,曝光违法典型案例,宣传执法监管成效。这些举措有效提高了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也增强了社会各界对网络市场监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随着网络市场监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市场环境将会更加安全放心、网络市场秩序将会更加公平有序。

□本报记者 袁 赞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