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造强链路,产业进阶“狂飙”
——甘肃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工作纪实
在经济发展的壮阔版图中,甘肃省正以质量强链工作为有力抓手,奏响产业升级的激昂乐章。市场监管部门勇立潮头,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为产业链供应链的质量提升与安全稳定保驾护航,在陇原大地绘就出一幅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政策引领,筑牢质量强链根基
政策是推动质量强链工作的“指挥棒”和“风向标”。甘肃省市场监管部门积极谋划,主动作为,联合多部门深入调研省内重点产业链发展现状,剖析质量短板与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上,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
《甘肃省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聚焦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开展全产业链质量提升行动。从产品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到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每一个环节都确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与提升目标。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甘肃省建立了完善的政策执行与监督机制,成立了由市场监管、工信、科技等部门组成的质量强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同时,设立质量提升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质量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品牌培育等工作。
兰州兰石集团作为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在政策扶持下收获显著成果。集团质量负责人感慨道:“质量提升专项资金对我们帮助太大了。以前关键零部件的质量不稳定,影响了整机性能。有了资金支持,我们引进了先进设备和技术人才,开展质量攻关。现在关键零部件可靠性指标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更强了。”
自政策实施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已累计帮助省内企业解决管理、标准、工艺等系列问题189个,助力攻克关键质量技术攻关问题37个,“4.5微米超薄锂电铜箔”“手撕镍带”等十余项技术难题被成功攻克,相关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并实现量产,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协同创新,激活质量提升动能
产业链的质量提升绝非单个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各方力量的合作。甘肃省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创新要素在产业链间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
在新材料产业,以兰州新区为核心,汇聚了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以及方大炭素、正威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市场监管部门牵线搭桥,推动各方共建新材料产业创新联盟,围绕石墨烯、高性能纤维、稀土功能材料等前沿领域开展联合攻关。
方大炭素参与联合攻关的科研人员兴奋地说:“与科研院校合作后,我们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以前产品质量比不上国外,现在不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成功出口。这都多亏了协同创新平台,让大家的优势得以互补。”
甘肃省14条重点产业链共培育“链主”企业114家,2024年实施产业链重点项目810个,总产值9697亿元。在新能源领域,全省新能源并网装机5991.98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3.42%,占比居全国第二,新能源主体地位初步确立。共培育组建新材料领域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级创新平台101个。甘肃省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2%、8.7%,庆阳数据中心算力规模达到2.1万P。
协同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研发层面,还延伸到质量管理领域。甘肃省组织开展产业链质量管理标杆示范活动,选取行业内质量管理水平领先的企业作为标杆,通过现场观摩、经验分享、培训交流等方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学习先进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酒钢集团作为钢铁行业的质量管理标杆,将其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等成功经验向省内中小钢铁企业推广,帮助这些企业在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还积极推动企业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在兰州、天水、酒泉等地设立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站,整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资源,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技术服务。企业只需“进一扇门”,就能享受到“一揽子”质量服务。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站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之前产品检测标准混乱,计量设备校准麻烦。服务站提供标准咨询和计量校准,还协助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让产品质量提升,市场份额也扩大了。”
品牌培育,提升甘肃产业影响力
品牌是质量的象征,是企业乃至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甘肃省市场监管部门将品牌培育作为质量强链工作的重要内容,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有甘肃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品牌。
为挖掘和培育品牌资源,甘肃省开展了全方位的品牌调研与评估工作,建立品牌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施动态管理,提供精准的品牌培育指导服务;针对不同产业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品牌培育策略,对于农产品,突出甘肃绿色、有机、原生态的地域特色,培育了静宁苹果、定西马铃薯、兰州百合等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这些品牌凭借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畅销国内外市场。静宁县苹果产业协会会长介绍:“为打响静宁苹果品牌,我们从源头抓质量,统一生产标准,加强技术培训。还积极办活动、拓渠道,现在静宁苹果不仅国内畅销,还走向了世界。”
在工业领域,甘肃鼓励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力度,通过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金川集团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其主导产品电解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成为全球知名品牌。企业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掌握行业话语权,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为提升甘肃品牌的整体形象,甘肃省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品牌展会、质量大赛等活动,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品牌日活动、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等平台,展示甘肃品牌的风采与实力。
如今,在质量强链工作的推动下,甘肃省产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产业链供应链的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展望未来,甘肃将继续以质量强链为核心,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向着产业强省的目标奋勇迈进,在新时代的经济浪潮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本报记者 吴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