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亮眼的“开门红”答卷

——宁夏市场监管部门聚焦“深化改革年”书写服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记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5年03月26日 A1 版)

  春潮涌动处,奋进正当时。
  2025年开局之际,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以“开局就要大干、定下就要快干、实绩就要实干”的昂扬姿态,锚定目标任务,以改革破题、用智慧赋能、凭法治护航,扎实推进“6个攻坚战”,交出一份亮眼的“开门红”答卷。
  从经营主体活力迸发到监管效能跃升,从公平竞争生态优化到民生服务暖心升级,一幅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正在“塞上江南”徐徐展开。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
  “这个正在毫厘之间灵活舞动着手臂的机器人有6个关节,模拟人类从腰部到手腕的整个运动过程。比如对工件的打磨,熟练工打磨一个侧面需要3分钟,机器人只需要20秒,而且能满足定制化需求,更能提升精细度。”宁夏巨能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宋明安在实验室里指着一个近一吨重的橙红色机器人介绍说。如今,他们已为比亚迪、东风本田、广汽、一汽等多家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先后荣获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多项称号,是我国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加工自动化领域中的标杆和“领跑者”。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宁夏市场监管部门着力推动“深化改革年”,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助企帮扶力度的生动缩影。
  今年初,结合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党组书记、厅长马如林带队深入宁夏巨能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等优势特色产业企业走访调研,通过车间看生产、现场问需求、座谈听建议等方式,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为企业提供质量、标准、专利、检验检测等“一站式”服务保障。针对原料、产品质量把控难的问题,帮助同心县鑫源、帕罗等羊绒纺织企业,开展内控检验12批次,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竞争能力。针对企业技术短缺、改造提升困难的问题,指导石嘴山市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永生科技公司通过锅炉能效超标技术改造,实现增产达效,节省资金120余万元。
  同时,积极开展定向帮扶,针对宁夏恒康科技等4家企业生产的肌酸产品不属于国家规定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因而无法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问题,建立“一企一策”帮扶机制,通过入企调研、座谈会商、借鉴外省经验等方式,积极帮助企业探索改进措施,指导企业换赛道,进一步延长肌酸产业链,将生产产品从肌酸原材料改进为含有肌酸的特殊膳食食品,并在工艺布局、设备设施、产品研发、人员管理等方面给予具体帮扶,助力企业早日拿到食品生产许可证。
  马如林坚定地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

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2025年,宁夏市场监管部门将“第一枪”瞄准了校园食品安全。
  “我们对校园食堂食品经营证件是否合法有效,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是否齐全有效,是否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等进行检查。”盐池县市场监管局花马池镇南区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表示,该所检查学校食堂16家,现场整改问题3个。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平罗县和固原市西吉县等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教育部门举办了校园食品安全开学“第一课”,对校园食堂负责人及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培训。
  连日来,宁夏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督促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和校外供餐单位全面开展自查自纠。
  “就是要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自治区市场监管厅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处处长徐艳玲介绍,今年宁夏将开展校园餐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大对学校食堂自制食品、复用餐饮具的抽检力度,推进非现场检查模式,提升“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化监管效能,建立投诉处置机制,发挥社会共治作用。
  深入开展“守护消费”铁拳执法行动,强化线上线下全链条执法和行刑衔接。宁夏修订投诉举报处理办法,建立12315数据分析专报制度,推动消费投诉公示从线上向线下延伸。加强医药、教育、旅游、公用事业等领域日常价格行为监管。开展2025网络市场专项行动,强化网络直播带货监管。建立直播平台经营者信息库,推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宁夏枸杞、中宁枸杞纳入知识产权保护库“白名单”,真识假、真打假。

一场“质量革命”正在孕育
  春节前后是奶制品销售旺季,在蒙牛乳业宁夏全数智化工厂里,高速纸包灌装系统平均每秒灌装12包牛奶,一盒牛奶从牧场到包装下线全程不超过13小时。一场“质量革命”正在广阔的宁夏大地孕育。
  在这场“质量革命”中,宁夏市场监管部门已对煤化工、枸杞、葡萄3条产业链先行先试,带动全区深入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区)行动。宁夏计质院、特检院、食检院、纤监中心、标准化院等单位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为服务保障市场监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做了大量工作。
  “今年,要聚焦经济发展大局,着力以‘质量服务+品牌赋能’服务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自治区市场监管厅质量发展处处长李艳梅说,要完善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推动首席质量官制度在规上企业实现全覆盖。
  在煤化工、枸杞、葡萄酒等质量强链试点项目上,宁夏不断推进质量技术攻关——
  引导社会团体和企业积极参与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宁夏特色优势产业标准体系。发挥好智能铸造技术标准化创新基地作用,争取国际标准实现零的突破。
  出台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设置和授权规划,进一步完善能耗监测体系,持续推进市、县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加强煤化工产业计量前沿研究,积极争取获批建设市场监管总局技术创新中心。
  深化枸杞产业区域试点建设,促进产品及服务全链条供给能力提升。加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建设,探索建立水泥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认证制度,持续加大涉安全类消费品强制性认证监管力度。健全多方协同综合监管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能力。
  站在新的起点,宁夏市场监管系统干部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书写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李志强 通讯员 张继锋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