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合力深挖源头铲除链条
广西有力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行动
本报讯 (记者 孔国俊 通讯员 温 奇 葛耀豪)“听了市场监管部门宣讲后,我才知道特供、内供酒都是骗人的。”3月25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一家便利店里,记者与经营者蒙甲利进行了交流。蒙甲利翻着台账告诉记者,现在他进货时会特别注意特供酒,坚决拒绝。
记者了解到,自市场监管总局去年部署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以来,广西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成立“特供酒”清源打链专班,全面排查问题线索,加强与公安、网信等部门沟通协作,深挖源头铲除链条。截至今年2月底,全自治区累计排查“特供酒”相关线索360条,查办相关案件311件,罚没金额148.43万元。其中,全自治区市场监管系统查获“特供酒”1279瓶,涉案金额32.39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20件;联合公安机关清除违法生产窝点11个。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监管处处长姜正利向记者介绍,广西坚持线上线下线索排查工作一体推进。线下以酒类生产企业、烟酒专卖店、大型食品批发市场、高档酒楼酒店、主营商务宴请饭店等为重点检查对象,“拉网式”排查包材库房、包装环节、成品库房、销售场所、仓库等生产经营点位,以及出库单、销售单、进货票据、酒水单、结算单等生产经营记录。线上以网络交易平台、拍卖平台、广告发布媒介等为重点,全面开展对网络商品交易及互联网广告信息监测排查,收集“特供酒”问题线索。
“行动开展以来,全自治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监督检查相关生产经营主体近6万户,监测网店店铺信息24.07万家、网页相关信息15.31万条、商品服务信息2906.61万条次,排查各类App账号、小程序、公众号13.81万个。”姜正利说,广西市场监管部门对排查监测发现的问题线索形成清单,建立台账,逐一认真核查,跟进线索核查处置进度。目前,发现的360条“特供酒”相关线索中,有232条线索已销号。
此外,记者了解到,市场监管部门近期联合公安部门查处了一件跨省制售“特供酒”大案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4人,捣毁制假售假等窝点6个,查获“茅台内供酒”等假酒2237瓶、生产假酒机床6台等,涉案总价值近2亿元。在行动中,广西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加强与公安、网信等部门沟通协作,将市场监管部门“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与公安部门“净风”专项行动相结合,持续净化酒类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