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创新强国新基石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5年04月26日 A5 版)

  春风浩荡处,创新潮涌时。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4月,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如约而至。这场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央宣传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三部门牵头,会同18家部门单位共同举办的全国性知识产权宣传活动,不仅是对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成就的又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新时代创新浪潮的有力呼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明确了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强调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人工智能作为当今最具创新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之一,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均作出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重要部署。知识产权保护为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将主题聚焦“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正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署要求的题中之义。
  过去一年,我国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持续深化,为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激励创新主体不断投入研发,推动技术突破和应用拓展——以DeepSeek、宇树科技等为代表的“六小龙”企业强势崛起,展现出超强的创新活力与市场统治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报告显示,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十年间突破3.8万件,领跑全球。我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占比达到60%。在《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排名跃升至第11位,26个科技集群跻身全球百强,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一组组跃动的数字、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充分说明,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制度优势正与创新发展同频共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人工智能浪潮与知识产权制度深度碰撞,一场双向赋能的革命已拉开波澜壮阔的帷幕。算法模型加快研发速度、智能工具提升专利撰写效率、区块链技术强化版权存证,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知识产权创造的全链条。在保护领域,AI驱动的侵权监测平台可实时扫描全网数据,为原创成果构筑“数字长城”,也为侵权行为风险预测、监测和执法监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在转化环节,智能评估系统正在破解“估值难”的行业痼疾,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实现知识产权资源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创新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改革的脚步永不停歇。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既要赓续制度创新的优良传统,更要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机遇。以法治建设夯实保护根基,以国际合作拓展治理空间,以全民参与厚植创新土壤,以更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为人工智能发展筑牢创新基石,以更精准的人工智能为知识产权事业插上腾飞之翼,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共享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共舞的时代红利。

□本报评论员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