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创新发展 “浙”里风景独好






编者按
在时代的浪潮中,知识产权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浙江省在知识产权领域深耕细作,成绩斐然。从创造角度看,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稳步增长,众多高价值专利涌现,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在运用方面,知识产权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为新产业、新业态注入活力。在保护方面,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协同发力,营造了公平公正的创新环境。本版聚焦浙江各地知识产权工作的特色及成效,以及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亮点,推出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浙江推动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双向奔赴”
本报讯 只要输入专利数据,就能深度分析企业经营信息与高校专利IPC分类号的一致性、企业需求与高校专利技术的匹配性、企业现有专利与高校专利的技术相似性等适配情况,精准构建高校可转化专利和企业实际需求的匹配度画像,智能筛选出适合实施该高校专利的企业名单,给出企业专利应用、技术开发、产学研合作等建议,推动专利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
这是在4月22日下午举办的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浙江分会场活动暨浙江省2025年4·26知识产权日主题活动中上线的杭州市高校专利转化精准匹配大模型所能实现的功能。活动现场还发布了《浙江省人工智能专利布局与申请指引》,8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快保护平台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相应地方分公司共同启动服务企业出海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合作项目。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联合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四个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城市共同举办。现场按照知识产权战略领航、强链启航、全域护航三个主题,依次展现浙江省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和下步重点工作安排、知识产权强链兴企举措、海外保护和协同保护举措。
浙江知识产权工作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浪潮,率先实现人工智能在促进知识产权转化方面的应用。聚焦专利转化中“供需匹配效率低、市场化渠道不畅”堵点问题,杭州市知识产权局在全国率先探索AI大模型赋能专利转化运用的路径,杭州市高校专利转化精准匹配大模型正式上线。该应用汇集5万条在杭高校可转化专利数据、3.5万余条科技型中小企业基础数据、13万条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据,以及企业主营产品、投融资等数据,构建专题知识库。
活动现场,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浙江省人工智能专利布局与申请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从申请前准备、审查特殊要求、国内申请途径、海外申请途径四个部分回应省内人工智能领域初创型科技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并提供29个典型案例。
《指引》结合相关案例,对人工智能专利申请“主体认定、客体条件、公开充分、创造性条件、伦理条件”等五方面要求作进一步细化,包括人工智能系统及其他非自然人不得作为发明人;保护客体应当满足技术问题、技术手段、技术效果三要素;人工智能的模型训练、模型构建、领域应用三种情形需充分公开步骤、结构、参数等内容;算法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需存在整体性关联;数据获取手段、运用手段等应符合相关法律、社会公德及公共利益。
企业可以通过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嘉兴市等5家国家级保护中心专利预审绿色通道,申请国内人工智能专利。另外,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还开设“专利申请前评估”和“专利批量预审”专项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个性化需求。
□市 闻
杭州: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成果丰硕
本报讯 4月23日,杭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杭州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新闻发布会。会上,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林霄介绍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情况。
据介绍,杭州市连续三年在全球创新指数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居第14位,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建设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构建高效综合管理新格局。出台实施《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建设全国首个产业类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生物经济审判庭、知识产权综合履职基地、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所。二是拓展全链全域保护新局面。办理各类行政案件2859件,推进专利侵权纠纷“简案快办”“纠纷快处”国家试点,专利行政裁决平均案件周期由法定90日缩短至50日内。全市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9443件,办理适用惩罚性赔偿案件数量及判赔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办结知识产权调解案件6450件,调解成功率37%。三是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新动能。印发《杭州市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建设全国唯一的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和推广中心,承办全国专利密集型产品展览。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3万件,保持省会城市第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惠及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累计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13单。四是探索助企服务改革新举措。新增数字经济产业专利预审领域,落地国家级数字经济产业专利服务工作站,开通发明专利申请批量预审审查国家试点,专利平均授权周期缩短83%。五是优化创新要素保障新环境。成功举办2024年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累计认定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68名。
□胡榴燕
绍兴:知识产权宣传周拉开序幕
本报讯 在2025年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绍兴市市场监管局联合绍兴广播电视总台打造《市民与法律》系列特别节目,通过FM93.6绍兴综合广播音视频同步直播,宣传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累计吸引近4万人次在线观看、收听。此举标志着绍兴市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系列节目重点围绕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和高能平台服务,通过权威解读和互动访谈,展现了近两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特色做法及成效。2024年,绍兴市办理各类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213件,移送司法机关18件,线索处置率100%。公安机关侦办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5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88人,移送起诉260人。各级法院新收各类一、二审知识产权案件1348件,结案1234件。检察机关办理知识产权案件53件、知识产权综合履职27件。绍兴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就高能平台服务方面做重点介绍,绍兴市在2024年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成为首个一年之内获批三大中心的城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可以为高端装备制造和绿色化工领域提供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22个月缩短至6个月内。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绍兴分中心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维权支持。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助力创新主体对接全球技术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检索、风险预警等专业服务。
□高壮飞
温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实现首季开门红
本报讯 温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自2024年7月投入运行以来,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优势,构建“服务—机制—能力”三维驱动体系,实现首季开门红。专利预审受理量达3969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授权785件,同比增长46.1%,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服务构建创新生态。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成效显著,建立“梯度培育+精准滴灌”服务机制,完成3792家备案主体分级管理,专利预审通过率83.62%、授权率90.45%。首创“三审合一”服务模式,作为全国唯一同时覆盖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三类专利的预审机构,外观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29%,发明专利授权周期压缩90%。构建“全流程护航”维权体系,创新行政裁决“40天办结制”;发挥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作用,涉外案件指导覆盖率达100%,建立海外风险预警机制,累计发布预警函146份,举办跨境合规培训惠及企业超千家。
机制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专利导航工程释放集群效应,聚焦鞋革、泵阀等特色产业绘制技术图谱,助力海螺集团突破污泥再生技术瓶颈,新增产值269元。资源聚合平台激发创新活力,建成全省首个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产业园,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价值超50亿元,低压电气产业入选省级示范基地。数字赋能打造“地标经济”,“跨网联办”系统提升商标变更效率,今年已办理商标变更登记2498件,节约企业办事成本100余万元,全市有效注册商标增至63.3万件,居全省第二;“地理标志+”战略带动“温州鱼丸”等特色产品产值倍增,惠及10万农户,形成“一标兴一业”发展格局。
能力建设夯实发展根基。技术攻坚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成效显著获省级重点推广。助力温州鞋企卓诗尼的“蘑菇鞋”实现72小时专利授权,带动跨境电商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战略合作构建创新共同体,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签订“3+1”协作协议,实现技术资源互补,大幅提升该市专利预审授权速度。人才矩阵支撑持续加强,组建拥有研究生学历和专利预审员双资质人才占比77%的专业团队,知识产权智囊团开展“三进”培训3000人次,构建覆盖创新全周期的服务体系。
□朱启盛 林吟莹
湖州:以制度创新激发发展动能
本报讯 4月20日,浙江省湖州市召开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知识产权工作情况。数据显示,该市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7.01件,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二位;有效发明专利量、高价值发明专利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1.6%和26.4%,均创历史新高。
作为全国首个实现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全覆盖的设区市,去年以来,湖州市以制度创新持续激发发展动能。该市南浔区、吴兴区分别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县和试点县,安吉县成为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形成市县联动的“湖州样板”。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占比突破93%;新增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72件,增速达89%,居全省首位。
服务能级提升为成果转化注入强劲动力。去年湖州全市专利转让许可累计达1.1万件次,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突破240.3亿元,惠及企业707家次;知识产权保险投保企业新增151家,并实现首单赔款落地。该市市场监管局牵头,以“湖知慧”知识产权服务品牌为依托,全面强化专业服务供给,累计服务企业2000余家(次),湖州市知识产权产业园办理受理涉企服务超5000件。同时,该局牵头在全市范围推动企事业单位与1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达成321项合作项目,技术合同金额达2.1亿元。
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湖州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该市16个部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协作机制,去年查处案件103件,司法审结案件764件,检察机关创新出台《推进知识产权综合履职工作的意见》,各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形成行政司法协同治理新模式。
□孙建新 钱燕妮
衢州:推动知识产权“三链”融合发展
本报讯 自2024年1月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衢州市坚持以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为着力点,推动知识产权产业链、保护链、服务链融合互进互促,探索打造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衢州样板”。全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连续两年位列浙江省第一。
拓宽产业链,高效利用潜在资源,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纵深推动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运用,助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2024年,数据知识产权登记143件,比上年增长88.2%,交易运用金额超1.4亿元。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持续提升衢州椪柑、常山胡柚等经典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地理标志产业累计带动4万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聚焦高校院所开展唤醒“沉睡”专利专项行动,2024年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12.38%,居浙江省第2位。
筑牢保护链,完善平台机制建设,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积极推动跨省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建立健全浙皖闽赣四省边际知识产权行政司法协同保护机制,推动保护资源共建共享。加强高能级保护平台建设,今年4月,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衢州分中心正式挂牌运营,系省内首个获批分中心的地级市。实施专利快速预审提质扩面工程,2024年358件高价值发明专利通过快速通道获权,比上年增长984.8%,最快实现75天获权。
延伸服务链,坚持精准增值供给,满足主体多元需求。创新构建“一县一品”差异化服务格局,如柯城区打造全国性农创客知识产权联盟,推动涉农专利产业化;衢江区建立“知识产权管家体检”体系,推出“6+X”增值服务,为企业提供专利培育、风险规避、战略规划等精准指导。实现知识产权“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市县全覆盖,2024年平台共办理服务事项2300余件。持续加强金融服务供给,2024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240.9亿元,惠及企业521家,比上年分别增长82.9%、22%,有效打破企业资金短缺发展桎梏。
□潘海军
台州: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精彩纷呈
本报讯 4月20日,台州市举行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强链兴企智创未来”为主题的知识产权宣传周暨金融赋能知识产权助力高质量发展启动仪式,全面开启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台州市紧扣市委“三高三新”战略部署,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全面实施知识产权强链护链专项行动,在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年来,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成功创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高质量举办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浙江台州站和全省高价值专利培育部署指导现场交流两大活动;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部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全国第三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浙江省知识产权“微改革”创新试点等三项试点;建成国家级台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温岭、黄岩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临海快速维权中心获批筹建,国家级快保护机构达四家,数量居全国设区市首位;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连续五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
活动现场设置了知识产权保护倡议签名墙、知识产权宣传展览区及中国专利奖、专利密集型产品、人工智能等产品展示区,向公众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展示台州市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成果。同时,宣传部、法院、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公安等9部门以及服务机构、金融机构联合开展宣传活动,提供现场投诉受理、维权咨询、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咨询等服务。
当天,台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联合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为商城主办方及经营户开展商标基础与保护、常见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及侵犯知识产权的法律后果等讲座。
□林晟晟
丽水:三项举措发力破解企业创新难题
本报讯 近年来,丽水市深入挖掘落实知识产权重点事、关键事、长远事,激活企业转型升级新动能。2024年丽水市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996件,比上年增长32.27%,连续3年增幅居全省前两位。
突破专利获权重点事,解决企业专利布局周期长难题。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专利布局周期长、市场窗口期短等痛点,丽水市制定专利快速获权专项服务计划,联合服务机构为重点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建立专利预审与优先审查联动机制,形成“快速预审+优先审查”双轮驱动模式,指导完成快速预审主体备案企业273家,为符合主导产业方向的企业出具优先审查推荐函50余份。
紧抓知产运用关键事,缓解企业创新升级融资难题。印发《丽水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贴息补助最高给予100万元补助。深化政银企合作,联合银行、中介服务机构加强企业走访,依托专利业务办理系统实现质押业务“一网通办”。2024年共95家支行开展专利质押融资业务,为企业匹配低利率、更优质的金融产品50余种。2024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5%,累计245家企业借此破解资金困境。
布局高质量发展长远事,为创新主体持续提升提供强支撑。丽水市针对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与专业知识产权人才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创新推出知识产权特派员机制,构建长效服务机制。首批30名专家已精准对接100余家企业,解决专利布局、维权保护等关键问题200余个,近期将启动第二批特派员遴选,通过“行业专家+企业需求”双向匹配机制扩大服务覆盖面。
□朱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