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再推六项医疗器械审评创新举措
本报讯 (记者 宿志红)《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以下称新32条)4月7日印发出台。近日,北京市药监局就新32条提出的不断提升审评审批效能的要求,组织召开 2025年北京市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创新举措及惠企政策宣贯会。
北京市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中心主任黄志成介绍,为落实好新32条有关要求,该中心推出6项创新审评举措。一是强化创新服务站与产业园区联动,现已与18家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建立合作机制。二是精准开展前置服务,把问题解决在注册受理前,提升审评“零发补”率。三是对重点医疗器械产品提供“提前介入、一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服务,并明确纳入项目制管理范围。四是提升北京器审咨询和预约系统使用率。五是启用新版医疗器械审评审批系统,提升企业一次性提交注册资料符合性和一次性递交补正资料成功率。六是积极探索“AI+器械监管”应用场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器械注册咨询和辅助审评场景。
北京市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厚廷表示,新32条出台为北京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工具箱”。北京市药监局将持续聚焦企业关切疏通堵点,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活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