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幸福”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5年05月15日 A5 版)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江西省宜春市食安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主线,在食品安全治理工作中积极探索“宜春经验”,连续多年获评全省食品安全考核优秀等次。面对新业态涌现、产业链复杂化的挑战,宜春市始终以“零容忍”态度强化监管,用“绣花功夫”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但基层监管仍面临供应链复杂、业态多样化、技术滞后等挑战。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和食品生产、贮存、运输、寄递和配送、销售、消费、进口等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各环节监管衔接存在的8个薄弱环节,明确提出了加强协同协作协调治理框架的21条具体措施,为基层实践指明了方向。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以共治为支撑,着力构建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全链条监管体系。

全链条发力 筑牢安全屏障
  源头治理“零容忍”,守好食品安全第一关。严控农产品安全,建立“分段监管+无缝衔接”机制,宜春市农业农村部门严把种植养殖关,市场监管部门紧盯流通加工环节,推广“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2024年全市抽检农产品712批次,不合格产品处置率100%。重拳打击走私冻品,2023年查获走私牛肉28吨,跨省追踪打掉5个犯罪团伙,涉案金额超1亿元,案件查办获市场监管总局通报表扬。强化冷链溯源,推行电子联单管理,实现冷链食品温度湿度全程监控,覆盖15个高速公路服务区、452家冷链经营主体。
  过程监管“一张网”,智慧赋能提质增效。创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市793家餐饮单位实现后厨实时直播,消费者通过“赣溯源”App可随时查看加工过程,网络订餐投诉率下降80%。推行食安封签闭环管理,累计投放封签380万张,外卖餐品封签破损可拒收,有效防范配送环节污染风险。打造数字化监管平台,运用AI智能技术对校园食堂食材采购、加工、留样等环节24小时巡检,2837批次校园食品抽检合格率100%。
  社会共治“一盘棋”,凝聚多元监督合力。推行家长监督员制度,全省首创校园食品安全家长义务监督员队伍,8100名家长参与食堂陪餐、满意度测评,覆盖85%以上学校。“你点我检”互动机制,开展23场现场抽检活动,1600余名市民“点单”检测网红食品712批次,不合格产品全部公示查处。信用惩戒与激励并举,发布食品安全“红黑榜”,将企业信用与市场准入挂钩,形成守信受益、失信严惩的导向。
  风险防控“一把尺”,精准破解难点堵点。聚焦校园食品安全,投入1522.7万元改造180家学校食堂,配备“三防”设备设施968台,建立“食材二次快检”制度,从源头上保障20万名师生用餐安全。严管新兴业态,对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业态实施“资质审核+线下核查”,查处网络食品违法案件1418件,罚没款770万元。落实食品添加剂新国标要求,开展食品添加剂标准专项宣贯,指导企业更新工艺,严查超范围使用脱氢乙酸钠等行为,确保新标准落地见效。

直面短板 着力破题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基层市场监管分局(所)普遍面临“人少事多”的矛盾,执法人员人均监管主体超200家,且存在专业检测设备不足以及微塑料、抗生素残留等新型污染物检测能力缺失的情况。农村地区“三小”业态(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监管存在盲区,流动摊贩登记率不足60%。跨区域、跨部门检测标准不统一,如某农贸市场抽检指标与邻省存在差异,导致企业重复送检、成本增加。部门间数据共享不畅,农产品追溯系统与市场监管平台尚未完全互通,风险预警时效有待提升。直播带货夸大宣传、社区团购“幽灵厨房”等问题频发,但现行法律对网络食品欺诈的处罚上限太低,违法成本远低于收益。部分预制菜企业为延长保质期违规添加防腐剂,自查制度流于形式,主体责任落实仍有薄弱环节。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意识淡薄,存在篡改生产日期、使用劣质原料等行为。

深化改革创新 构建治理新格局
  食品安全治理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结合宜春实际,落实落地《意见》各项要求,秉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理念,以全链条监管筑牢防线,以社会共治凝聚合力,以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奋力打造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宜春样板”,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幸福”保驾护航。
  一是强化法治保障,提升监管刚性。积极探索网络食品经营、液态食品运输等领域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性赔偿力度,深化行刑衔接,联合公安部门建立食药犯罪侦查专业队伍,对走私冻品、非法添加等行为实施“一案双查”,对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二是深化数字赋能,推动智慧升级。建设“一码溯源”平台,整合农业、海关、市场监管数据,让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食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实现重点食品类别全覆盖。推广AI风险预警,在校园食堂、中央厨房等高风险场所部署智能摄像头,自动识别未佩戴口罩、生熟混放等违规行为,实时推送整改指令。
  三是健全协同机制,打破部门壁垒。统筹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卫生健康、教育体育等部门职责,制定统一的风险监测与处置标准,消除监管“真空地带”。试点跨区域联合执法,与周边兄弟省、市相关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案件协查机制,重点打击边界区域食品制假售假行为。
  四是压实主体责任,构建信用体系。推行“黑名单”制度,将连续抽检不合格企业纳入信用惩戒,限制其参与政府采购、金融贷款,倒逼企业自律。建立“吹哨人”奖励机制,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内部员工、消费者举报违法行为,并给予重奖。
  五是夯实基层根基,锻造专业队伍。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基层配备便携式快检设备,开展检测人员轮训,新增微塑料、农残快速检测项目。创新“以检代训”模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帮扶小作坊整改,通过现场教学提升企业自检能力,实现监管与服务融合。

□江西省宜春市食安办主任,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欧阳琨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