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年报数据看北京东城文旅产业发展的密码

编者的话
年报数据有什么用?这是基层市场监管干部每次催报、指导企业年报时常问的问题之一。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近期举办了首届年报数据分析竞赛,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平时看来不起眼的年报数据,经过加工整理和提炼分析,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版今天刊发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由年报数据看北京东城文旅产业发展的密码》一文,供各地学习参考。
在北京的城市版图上,东城区仿佛一颗跃动的文化心脏。这里不仅坐落着故宫、天安门等举世闻名的文化地标,更承载着中轴线这一千年古都的脊梁。2024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15个遗产点中,12个位于东城区。这份厚重的文化馈赠,为区域文旅产业注入前所未有的生机。近期一份基于企业年报大数据的深度分析报告,揭示了东城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未来方向。
文化为核:中轴线引领产业腾飞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东城文旅产业最耀眼的“金字招牌”。报告揭示了一个鲜明特征:表现优异、发展健康的企业,并非均匀分布,而是呈现强烈的“中轴线集聚效应”。在那些被智能评估系统识别为“发展良好”的企业中,位于中轴线及核心辐射区域的企业占比超过六成,它们贡献了“发展良好”企业纳税总额的八成以上,吸纳了超过八成的从业人口。这充分证明,故宫、天安门、雍和宫、王府井等世界级文化地标,是驱动区域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中轴线文化品牌强大的吸附力与辐射力,为扎根周边的企业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客流优势、品牌溢价和发展机遇。
这种集聚效应在地域分布上同样显著。发展健康的企业营收高度集中在几个核心区域:历史文化氛围浓郁的安定门街道(紧邻雍和宫、鼓楼),人流如织的交通枢纽东直门街道,以及繁华的商业中心王府井地区。这三地汇聚了近七成“发展良好”企业的营收,形成东城区文旅经济的“黄金三角”。这种“核心集聚”现象清晰表明,文化资源的富集度、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及成熟的商业生态,是成就优秀文旅企业的关键土壤。
智能“体检”:为产业把脉开方
目前企业年报数据库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企业类型,企业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企业存续状态,网站或网店信息,主营业务等。二是股东及出资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包括股东姓名、认缴出资额、实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时间;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发起人姓名、认购的股份数。三是股权变更信息,报告期内发生的股权转让情况。四是对外投资信息,企业在境内设立其他企业的情况。五是资产状况和税务信息,包括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合计、营业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和纳税总额等。六是社保和医保信息,参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参保失业保险人数、参保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参保工伤保险人数、参保生育保险人数,以及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总额。七是统计与海关信息,企业主营业务活动、从业人员数量、进出口情况等统计报表数据;海关管理企业需报送的注册信息、经营状况等。八是外商投资信息,外商投资企业(机构)年度投资经营情况。九是工业产品许可信息和特种设备信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年度自查报告,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总台数,检验有效的特种设备总台数。十是党建信息,中共党员(包括预备党员)人数,党组织建制等。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这一庞大的数据库进行加工整理和提炼分析,对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东城区创新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年报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构建了一套文旅“企业健康度评估模型”。这套系统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产业医生”,通过综合诊断企业的财务能力(如盈利能力、资产效率、成长性)、抗风险能力(如投资布局、股权稳定性)、合规度(如经营异常、行政处罚记录)以及信用状况(如风险分类、社保缴纳)等16个核心“生命体征”,将全区近1.5万家文旅企业精准划分为“良好”一般”和“滞后”三大类型。
模型的智慧优势在于其学习能力。它通过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从海量年报、信用监管和行政处罚信息中,自动识别出企业健康状态的关键特征模式。经过严格测试,其对优秀企业的识别准确度与政府部门重点扶持的“服务包”企业名单高度吻合,证明了其评估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标志着东城区的产业监管与服务,正从传统的“撒网式”“经验型”向“数据驱动”“精准画像”的智慧模式转型。
精准施策:无事不扰、靶向治疗与育苗成长
基于清晰的“企业画像”,东城区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分类引导策略,核心目标是“稳秩序”与“促发展”并重。
对“优等生”,无事不扰,精准赋能。对发展良好的企业,东城区的理念是“放水养鱼”,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干扰。建立“免打扰”企业库,将经营稳健、合规性高的优质企业纳入其中,推送至各执法部门,优先采用非现场检查等柔性监管方式,保障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同时,聚焦中轴线这一核心引擎,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深挖文化价值、放大“世界遗产”IP效应,进一步巩固其核心引领地位。对非中轴线区域的潜力企业,则考虑通过租金补贴、特色场景开放等政策,提升其发展质量,目标是形成“核心稳固、外围活跃”的协调发展新格局。此外,充分发挥安定门、东直门、王府井等产业集聚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前门、隆福寺、崇外商圈等提质升级,打造多点开花的“文商旅体”融合增长极。
对“困难户”,靶向施治,清退促活。对发展滞后的企业,报告显示其主体是占比超过95%的微型企业,且普遍存在社保参保率偏低等合规短板。针对这类企业,东城区强调精准识别风险、分类处置。一方面,建立跨部门风险预警联动机制,将参保率低、财务异常等企业纳入联合抽查重点,从源头防范风险蔓延。另一方面,实施分层分类,对那些虽暂时困难但资产有价值、合规度尚可的企业,精准匹配转型帮扶政策,助其脱困;对连续多年评估滞后、复苏无望的企业,建立“一企一策”的稳妥退出通道,腾挪市场空间。
对“新生代”,定向滴灌,重点育苗。文旅产业是创业创新的热土。数据显示,东城区近三成的文旅企业是成立不足5年的“新生力量”,体现了区域优质的营商环境和浓厚的文化吸引力对创业者的强大号召力。这些初创企业普遍呈现“准入易、存续稳、拔尖难”的成长特点——绝大多数能活下来,但能快速成长为行业佼佼者的凤毛麟角。针对这一规律,东城区实施“扶上马、送一程”计划:一是聚焦企业初创期最迫切的生存需求,协同行业部门提供合规与发展指导,助其安全跨越“生死线”;二是精心筛选培育“种子选手”,对那些连续表现稳定且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如年营收增速显著)的初创企业,纳入白名单,实施绿色审批、融资帮扶等一揽子定向扶持政策,缩短其成长周期,助力其从“活得下”到“长得大”,最终迈向“活得好”。
数字赋能: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东城区基于年报大数据的文旅产业发展分析,其意义远不止于摸清家底、分类施策。它更代表了一种以数字技术重塑产业治理与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通过畅通市场监管、税务、统计、社保等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渠道,构建起多维度、动态化的企业全景画像,为精准监管和有效服务提供功能强大的数据底座。
展望未来,东城区计划将这一“企业健康度评估模型”的应用范围拓展至各行各业,使其成为优化“无事不扰”清单、深化分类监管、推进包容审慎监管的通用工具。其目标是让行政执法在坚守底线中更显温度,让服务企业在精准滴灌中更具实效,最终服务于建设首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目标。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东城区的灵魂,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是东城区活力迸发的脉搏。依托中轴线这一世界级文化IP,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慧眼,通过“无事不扰”“靶向施治”“育苗成长”,东城区正努力书写一幅“国家中枢、千年古都、文化名城、人间画卷、宜居福地”的壮丽文旅新篇章。基于年报数据的深度洞察,不仅揭示了东城区当下发展的密码,更清晰勾勒出未来跃升的路径——文化为魂,数字赋能,精准治理,活力永续。
□赵建国 缪 颖 张亚军 关 雪 吕 玥
编后
从沉睡数据到产业罗盘
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的报告生动揭示了企业年报数据如何深化传统监管职能,成为驱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引擎。东城区依托年报大数据构建的“企业健康度评估模型”,不仅精准描摹出文旅产业以中轴线为核心的“黄金三角”集聚效应,更以数据为基创新治理模式,其价值在于三个“精”——
精准识势。智能分析穿透海量数据,识别出文化地标辐射力、商圈成熟度与企业健康度的深层关联,为产业布局锚定方向。
精准把脉。基于多维“生命体征”的企业分层(良好、一般、滞后),让政府实现靶向施策:对优秀企业“无事不扰”,对困难企业“清退促活”,对幼苗“滴灌培育”。
精准赋能。打破部门壁垒,联通税务、社保等多源数据,构建动态全景画像,推动监管服务迈向智慧决策,为“文化铸魂、数字赋能”的产业跃升铺设坚实路基。
这份报告有力证明,年报数据绝非沉睡的档案,而是亟待开掘的治理富矿。当基层市场监管以创新思维激活数据潜能,便能化平凡数字为绘制经济肌理、导航产业未来的精密罗盘。
□菓 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