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今年第二批“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实践案例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5年08月27日 A1 版)

  本报讯 (记者 王国明)8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2025年第二批“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实践案例,来自北京、天津、山西、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西、云南10个省区市的创新做法入选。
  优化对企服务,提升办事便利度。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发布《市场监管部门对企服务事项清单》,围绕企业初创启动、经营成长、高质量发展、权益保护4个阶段,精准提供25类64项服务,实现从“企业找服务”向“服务为企业”转变。云南省市场监管局推行“一个专班、一网登录、一表填报、一窗解答”政务服务举措,实现企业迁移登记、开办便利店、“个转企”等8个事项“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办理业务157万余件,其中6个事项达到“好办”以上等级。
  创新监管方式,减轻企业负担。江苏省东台市市场监管局探索“三减三整合”综合检查工作机制,以“减频次、减专项、减重复”为目标,整合检查任务、事项和对象,累计整合各类行政检查178次,形成43个整合任务,在农贸市场、药店等重点领域探索12个“综合查一次”固定场景。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建立“简案快办”执法办案新模式,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发掌上执法平台,筛选5个领域80种违法行为实现快速办理,累计办理案件11.69万件,无一例进入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程序,大幅提升执法效率。
  强化执法监督,规范行政行
  为。山西省阳泉市市场监管局联合驻局纪检监察组构建“案件回访+纪检监督”联动机制,建立全周期闭环管理、立体化案件监督、靶向式问题治理工作模式。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开展“跟班式学习+沉浸式实践”活动,组织千余人次干部深入350余户经营主体,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推动解决监管难点和企业发展难题79个,探索推出98项改革举措。
  畅通沟通渠道,提升服务效能。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搭建“营商伙伴日”制度化平台,通过高频次、主题化、面对面深度沟通,实现政策咨询“秒级响应”、重大项目登记“提前办结”。江西省吉安市市场监管局建立“四个公开”基层分局便民服务工作模式,通过公开责任单、岗位牌、辖区图、值班表,让群众“一眼找到人”。
  完善维权机制,保护合法权益。湖北省咸宁市市场监管局打造“12315”快处机制,实施投诉举报“1”站式登记、“2”小时内分送、“3”小时内回应、至少调解“1”次、“5”个工作日内办结的全流程工作闭环,已快速处置消费纠纷8732件,投诉举报量较同期明显减少。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推出“服务监督卡”,集成12项服务功能和3个监督渠道,实现“一卡通办、有诉必应”。今年上半年,经营主体问题诉求解决率同比提高近11个百分点,妥善处置各类拖欠账款近1亿元,惠及经营主体687户。
  这些案例表明,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有效提升服务效能和监管执法水平,切实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充分发挥了行风推动业务、业务展现行风的重要作用。

编后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这批案例表明,优化营商环境绝非空话。从北京的“服务清单”到浙江的“简案快办”,10件案例共同凸显一个“实”字——用清单化、数字化、下沉式服务切实为企业减负。其核心是政府部门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通过行风建设真正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监管服务效能。这些实践可贵之处在于可复制、可推广,期待这样的创新实践能转化为更多地区的实际行动,让营商环境优化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经营主体。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