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书堆叠”到“指尖轻点”

——山东省聊城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构建数字执法新格局记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5年09月30日 A3 版)

  今年以来,山东省聊城市市场监管系统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打通数据壁垒、深化智慧应用,构建起全面覆盖、全程可控、全域协同的数字执法新格局,实现了从传统监管向数字赋能协同监管的跨越,为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民生安全注入了强劲动能。

双线融合 完善执法监管机制
  数字执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打破传统执法的路径依赖。聊城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机制先行,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线融合”管理模式,线上管理聚焦系统赋能与数据驱动,线下管理侧重流程优化与落地保障,协同发力,推动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筑牢数字执法规范根基。
  聊城市市场监管局专门制定《网上执法办案案件主办人工作制度》,细化案件主办人执法办案系统责任清单,从源头规范网上执法办案行为。在历史案件补录工作中,实行“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查”工作方式,为全省执法数据“全量归集”提供“聊城样本”。
  为进一步优化协同办案机制,聊城市依托全国行政执法平台,构建“全域协同、快速响应”的协查体系,严格在法定期限内办理书面延期手续并按期回复。今年以来,全市共发起协查案件242件,平均协查时长11个工作日;承办协查案件484件,平均协查时长9个工作日,实现协查案件100%网上流转,案件协查效能不断提升。
  聊城市市场监管局建立“日常监测+定期通报+年终考评”的全链条监督机制,每周对全市系统网上办案数据进行监测统计,重点关注数据不一致、案件超期、空白文书、文书不规范、协查回复等问题,及时提醒各单位改正不规范行为。同时,还将“数字+执法”工作情况纳入市场监管评议和涉企行政执法考核核心指标,对存在超期办案、数据造假等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以刚性约束倒逼责任落实,确保数字执法工作常态长效推进。

综合施策 优化执法监管方式
  全面电子化应用,有效规范执法流程;统一格式范本,持续规范文书制作;实行三级审核,大力提升办案质量……在构建市场监管数字执法新格局过程中,聊城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应用优势,严格行政执法程序,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强力推动执法方式和执法模式改革创新。
  针对选择性执法、趋利执法等问题,充分运用网上执法办案系统的全程留痕功能,明确执法程序,全面启用线索登记、执法现场取号、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电子送达等功能,推动执法程序透明规范,持续深化执法办案数据分析应用,杜绝信息漏填、错填。与此同时,高效构建覆盖行政处罚全流程的标准化文书模板库,明确立案审批表、处罚决定书、结案报告等32类主要文书的要素构成,包括法律依据引用规范、事实表述要求、裁量基准说明等。每月开展文书质量抽查“回头看”行动,对发现的高频问题建立“通报—整改—复核”流程,实现问题整改闭环,不断提升文书制作规范化水平。
  据聊城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正全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审核体系,围绕案件证据链完整性、法律适用准确性、裁量适当等核心要素开展全面审核,对问题案件一律退回补充调查或修改完善,确保每件案件都经得起法律与历史的检验。

数字赋能 提升执法监管效能
  聊城市市场监管局强化数据分析,定期对全市系统案件数量、案件类型、办理周期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动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规律,精准掌握执法办案态势,为全市执法工作研判、指挥调度等提供支撑。围绕企业基本信息、违法行为数据、信用数据等对各业务领域进行多维度精准“画像”,与监管数据融合、共享,每季度形成《全市市场监管执法工作风险预警报告》,为科学监管决策提供依据,提高应对市场风险能力。
  当前,“过罚不当”“类案不同罚”等问题是广大经营主体普遍关注的焦点。为此,聊城市市场监管局深化数据检索,对案件办理全流程细致分析,及时捕捉并纠正潜在的处罚失衡风险,为案件办理在裁量基准和类案参考方面提供更为精准和公正的辅助指导。同时,全面记录企业被处罚情况,实现“一家企业、一个档案、全程可溯”,通过一键查询涉案主体历史信息,防范“类案不同罚”裁量失衡问题,更好推动公正文明执法。

□李兆敏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