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共识谋新篇
春节前夕,地方两会紧锣密鼓;农历猴年春节假期刚过,安徽也于本周拉开地方两会帷幕,2016年省级两会就此进入尾声。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各地两会内容将奠定本地区未来一段时间改革、创新、产业调整等多方面的基调。如何顺利实现良好开局,是此次省级两会的重要任务,也是非公经济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沪:话转型议科创致力持续开放
上海两会前夕,市统计局总经济师汤汇浩表示,新常态下上海经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都在有序推进,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积极态势。“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这是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在“推进创新发展,激发城市发展新动力”部分明确的内容。综观全文,不难看出,持续开放以及科技创新将是上海未来的重点。
回顾2015年,上海已经全面启动了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同时,开放水平也进一步提升。去年上海对外直接投资增长2.8倍;累计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35家,为中国内地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多的城市。
作为一名企业家,金亮委员说了一件让自己振奋的事情:“过完年上班第一天的上午,韩正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邀请8名本市民营企业家代表,听取他们对科创中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金亮说,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积淀,民营企业具备了对外投资的生产能力、资金保障和技术准备。同时,面对经济新常态和全球化市场、资源配置的大格局,民营企业通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加快推进转型升级,这也是中国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大好机遇。
“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探索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与企业新的合作模式。”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说,“政府更多的是规范市场秩序,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一些重点问题、企业关心的问题,政府要和企业多对话、多商量,发挥引导、组织的作用。”
鄂:抓机遇谋发展致力中部崛起
在湖北的中部崛起过程中,民营企业发挥了巨大作用。
“十二五”时期,湖北民营经济占GDP的比率以每年超过1%的速度递增,2015年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7%。“湖北省非公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执着、责任。”两会期间,湖北省统战部副部长曹立明介绍说。在经济新常态下,湖北省民营企业正从一般的加工制造业向高科技、高端制造、高品质服务和消费等领域迈进。湖北省入围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强的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
据介绍,湖北省“三证合一”信息共享平台正式开通运行,工商、质监、税务三部门的391项数据5秒钟就可以实现共享。商事制度改革催生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12.8万户,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
简政放权提升效率,关怀呵护温暖人心。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天海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燕美表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将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举双手赞成,热烈欢迎。”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湖北省政协委员、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说。他认为,目前,全国经济下行在一定程度上是行业周期,经济总是有起有落,企业需要加强思考。供给侧改革要求产品和服务升级,由较低端形态向较高端形态发展,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机遇。
辽:重扶持促就业致力服务“双创”
最迟今年“五一”前,辽宁群众办理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就能在网上完成了。在辽宁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来自经济组、港澳组的委员们来到新设立的辽宁省政务服务中心视察。该中心负责人介绍,将推动审批事项线上线下融合,推进辽宁省政务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现有的网上审批平台和正在开发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电子监察系统,实现网上大厅与实体大厅的高度融合。
在两会后,资金规模高达100亿元的辽宁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将启动运行,首批投入3亿元左右,用于组建6个产业投资基金。在一系列优惠政策作用下,辽宁省产业基金组建活跃,目前已有30个各类产业基金向辽宁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申请资金投入,其中包括小微企业创业、健康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制造等类别的投资基金。
就业同样是两会上的一个重要话题。去年,辽宁就业形势稳定,新增就业超过40万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高涨,就业容量有所扩大。省政协委员金世国表示,“双创”是扩大就业的有力支撑。要通过简政放权、改革商事制度使新的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在经济稳增长中实现就业稳定。要下大力气改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和社会环境,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做强实体经济,让“饭碗”更多,以创新带动经济发展,带动就业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在稳定和扩大就业中,要进一步强化各方促进就业的责任;促进就业公平,逐步减少招工招考中的性别歧视、地域歧视。
省政协委员金连英认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做强做大国有企业的同时,各地区还要着力发展中小微企业,以经济的转型升级带动就业。同时,要发挥合理有效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一带一路”、民营经济“走出去”、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各地两会上,代表委员积极谋划、汇聚共识。春潮涌动,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孕育生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也必将蓬勃发展,生机勃勃的春天正一步步走来。
□本报记者集体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