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目录外进出口商品监督抽查结果公布

涉及机电、轻纺和资化三大类别12种重点商品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6年03月03日 A6 版)

  □全国目录外进出口商品抽检情况(共6703批次)


  □8种进口商品抽检不合格批次占比情况(单位:%)


  □4种出口商品抽检不合格批次占比情况(单位:%)

  本报讯 据国家质检总局官网近日透露,2015年,质检总局组织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法定检验商品目录以外的进出口商品实施了监督抽查。各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全国口岸、国内市场、跨境电商、进口产品使用地、出口生产企业和货物集散地实施抽查,抽查环节上做到了进出口商品主要流通渠道的全覆盖。针对近年来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高风险商品,加大了抽查力度,对抽查不合格商品均依法进行了处置。
  此次抽查涉及机电、轻纺和资化三大类别、12种重点商品,主要包括:汽车用制动器衬片、汽车制动软管、电子坐便器、家用电器、节日灯串、LED灯、功能性服装、儿童服装、家用纺织品、学生用品、食品接触产品等。全国共抽查进出口商品6703批次,检出不合格2497批次,不合格检出率37.3%。其中,进口商品不合格检出率38.9%,出口商品不合格检出率32.6%。
  抽查的12种重点商品中,进口方面:汽车用制动器衬片不合格率48.4%,汽车制动软管不合格率8.0%,电子坐便器不合格率56.0%,功能性服装不合格率38.7%,儿童服装不合格率30.7%,家用纺织品不合格率40.3%,学生用品不合格率44.6%,食品接触产品不合格率49.7%;出口商品方面:节日灯串不合格率62.9%,LED灯不合格率75.8%,家用电器不合格率44.7%,服装不合格率16.8%。
  按商品类别划分,机电类不合格率47.2%,轻纺类不合格率34.3%,资化类不合格率31.8%。其中,机电类的进口电子坐便器不合格率相对较高,主要不合格项目为电气安全;出口LED灯不合格率相对较高,主要为标志说明不合格。轻纺类的进口食品接触产品不合格率相对较高,主要为标识标签不合格;出口服装不合格率相对较高,主要为纤维含量不合格。
  按商品进口国别划分,日本、韩国、越南、德国、意大利的进口商品数量相对较多,不合格商品检出率相对较高,平均达到42.0%。不合格商品主要集中于学生用品,原因主要为标识标签不合格。
  从整体看,在全部被抽查商品中,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进口商品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服装、食品接触产品、学生用品等进口消费类商品累计抽查4086批,不合格率37.8%,高出同类出口消费类商品4.7个百分点。此外,进口汽车用制动器衬片作为与消费者安全息息相关的高风险商品,在此次监督抽查中涉及多个品牌。结果显示,全国共抽查进口汽车用制动器衬片467批次,检出不合格226批次,其中10批次以上不合格的品牌有路虎、现代、丰田、奔驰、奥迪、大众、泰明顿、起亚、沃尔沃和宝马。不合格项目包括标志、摩擦性能、剪切强度及压缩应变。
  对于以上监督抽查发现的不合格商品,质检总局均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处理:一是责令不合格商品生产经营者进行整改复查,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依法查处,加强对同类商品共性问题的跟踪抽查;二是将监督抽查结果通报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为有关政府部门掌握进出口商品质量状况、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三是发布监督抽查结果,让消费者知晓商品质量信息,便于公众监督和选购,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山 水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