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放弃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6年05月10日 A4 版)

  放弃大概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被迫放弃,一种是主动放弃。被迫放弃也可以叫无奈放弃,是在不得不放弃的情况下作出的选择;主动放弃则是在可以不放弃的情况下作出的选择,是一种经过理智判断后作出的决定。人们的欲望,决定了选择的世俗性,也决定了趋利避害的方向。
  被动放弃比之于主动放弃更有普遍性,因为这样的情况在整个生物界随处可见。非洲大草原上,那些猎食动物在追逐猎物时,就有很多次的放弃。它们停止追逐,悻悻地掉头而去,这是它们在明知无望的情况下才作如此选择。
  主动放弃,是人类这种高级动物才会作出的选择,是一种高智能的表现。放弃的对象,大多情况下是利益或名望,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利”,这是由人类需求层次不同决定的。基本需求是指生存所需,比如衣食、住所等等。高级需求不但有物质的奢侈浮华,更多是指精神方面的追逐,比如一个“大师”或“领袖”的称号、头衔等。
  由此来看,动物的放弃是低等级的,它们只是为了生存,对它们的这种行为需要给予怜悯。假如一直无奈放弃,等待它们的只能是死亡,被淘汰出局。而人类只有到了基本生存不再成为问题的时候,对于生存所需之外的物质或荣誉的放弃,才能叫作智慧,叫作觉悟,才是值得称赞的。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智慧与谋略并不是相等的。前者是指生命本身的觉醒和需要,而后者则是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而放弃小利益,或为了避免对自己不利的情况发生而进行的选择,依然属于无奈放弃的范畴,而非真正的主动放弃。
  生存,可以很奢侈,也可以很简单。至于哪样生存方式更值得称道,更能获取幸福和愉悦的体验,没有统一的定义。如果非要下一个定义,那就是幸福在心,也就是看你的内心在追求什么,想要得到什么。
  能否放弃那些虚无的追求,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欲望。欲望是人心中的野兽,这只野兽只有智慧才能驯服。一个不能成功驯服这只野兽的人,就会永远地被这只野兽所驱使,不停地去追逐那些命定无法抵达的目标,最后累死在追逐的路上。能够驯服这只欲望野兽的高手,是懂得放弃的。这种放弃,也是大善与大美。

□南 北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