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山:群众眼中的“守护神”

《中国市场监管报》(2016年05月26日 A2 版)

  夜深了,江苏省高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药品稽查科办公室内依然灯火通明,科长王友山和他的同事还在翻阅大量账册,寻找案件突破口。
  忽然,王友山眼前一亮,账册上有一笔交易额5万多元的记录,但是记账凭证、发票开具单位及公章等主要项目已不清晰。这笔业务是2014年发生的,发票怎么可能失真呢?一定有猫腻!王友山决定从这里撕开缺口。
  正当他全神贯注工作时,手机响了。王友山打开手机,一条短信赫然在目:“姓王的,识相点,有你的好处,否则……”看完,王友山把手机丢在一边,继续忙他的工作。他已不是第一次收到这样的威胁短信了。
  王友山平时注重积累,中专学历的他,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先后参加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专业学习、南京大学的法律本科自考,仅用3年时间,就取得药学大专、法律本科文凭,熟练掌握了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工作中,他善于思考总结,对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如何从外包装上鉴别假劣药品,如何从涉药单位购货票据上发现蛛丝马迹,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药品抽验工作等,虚心地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努力掌握办案技巧,提高水平,很快成为药品稽查工作能手。
  2010年,高邮药品经销行业“挂靠经营”“走票”现象时有发生,但违法人员作案手段较隐蔽,查起来颇为棘手。王友山在对某医药公司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该公司从省外某药品批发企业连续购进同一种药品,之后迅速销售给市外一家医疗机构,量大时间短。执法人员随即调取该公司发货清单、发票,经仔细核查上述材料,终于发现破绽。在案件查处过程中,王友山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称,如果再查下去,小心你的女儿。收到信,王友山没有声张,只是叮嘱妻子看紧女儿。也许是慑于王友山的浩然正气,对方没有动手,无证经营药品案得到顺利查处,涉案金额10多万元。
  从事稽查工作经常要与违法犯罪分子打交道,工作辛苦,存在一定的危险。王友山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是什么理由让他坚守?王友山说:“药品监管,能救无数生命于倒悬,而失去监管或无效监管,会给无数生命带来痛苦和灾难。”
  2006年年初,当时临床上使用的人血白蛋白供应紧张,一些不法分子打起这种药品的主意。王友山带领同事在一家医疗机构检查时发现,该医疗机构使用的人血白蛋白药品标签上的批号标注方法与之前的不一致。他立即采取措施,固定证据,通过内查外调,发现外地两家医药公司销售给高邮20多家医疗机构临床用人血白蛋白均为假冒品牌。由于查处及时,措施得力,保证了群众用药安全,王友山因此被当地群众称为“守护神”。

□朱 玲

 

网友最新留言
我要评报
  署名: